第684章 攻略长沙(2/4)
如皋的陆逊加上合肥的张辽,令孙权不敢轻举妄动。徐州广陵楚汉大交兵,又是一个火药味儿十足的是非之地。东北横渡长江风险太大。
吴王孙权与麾下将领讨论数月,小将诸葛恪建议说:“长沙楚王失踪,大王何不趁机楚宫祭祖,顺便照看寡嫂幼侄!”
诸葛瑾说:“大王,小儿无状,口不择言!如今吴楚分庙,无故入长沙城,名不正则言不顾。此议不妥!”
孙权问道:“丞相莫非是说长沙有变,吴军方可入南昌控柴桑,借机掌控长沙。”
诸葛瑾摇了摇头,长沙不能要。长沙王孙绍子承父业,张昭等孙家老臣全力拥护。控幼主而号令楚域群雄。吴师西进,那些老臣愿意弃幼主而就强梁吗?
东吴可以窥视南昌,进驻柴桑,绝对不能觊觎长沙。只有楚宫老臣认为新主不可靠,孙权才有机可乘。
孙权认为想要长沙有事,除非西陵刘磐兴师。他正要派人前往襄阳,与保汉王刘表共商大计。恰好刘琦的使者抵达了建业驿馆。双方一拍即合,定下了分楚大计。
东吴以诸葛恪为帅,大将张承为先锋大将,步骘为谋士,将兵十万潜入南昌边境,等待着楚地狼烟四起。
刘琦得了孙权的承诺,说动刘磐挥师长沙。
长沙校尉黄柄集结五千城防大军出城迎战。刘磐阵前砍伤黄柄,楚军大乱。王太后大乔号召长沙百姓守城,同时号召南海将军全琮率军勤王。
然而长沙经历了于吉事件之后,百姓对楚宫敬而远之。长沙兵力空虚,王太后大乔的诸般号令石沉大海。楚宫上下人心惶惶,长沙城旦夕可破。
刘磐正要一鼓作气拿下长沙,刘琦制止了。孙权之母吴国太尚在慧光明寺清修。西陵军要是逼迫太甚,吴军就有可能撕毁协议再起战端。不如缓缓进军,让孙绍一家逃入柴桑,拖住孙权的步伐。
西陵军围困长沙半月,南海救兵迟迟未至。王太后大乔无奈,只得亲上慧光明寺请吴国太,拥长沙王孙绍驾幸柴桑。
西陵军趁机掌控长沙全郡。被孙策掌控多年的荆州大郡,总算是回到了保汉王刘表的治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