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徐庶归曹(3/4)
襄城已经成了一支孤军,再打下去,只是徒增伤亡而已。
徐庶说:“仲德先生,你说的我都明白。”
只是这不战而降和毫无理由的另投他人,我还有价值吗?
人品真的很重要,我不能没有品。
程昱想了想,于是就说:“徐将军,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咱们可以在襄城放出消息——魏军刺候摸金校尉部,抢先控制了徐府,囚禁了徐母,以此来逼迫徐将军投降。
徐将军事母至孝,只得含泪下令两万襄城守军,放下武器归顺魏军。
这样一来,天下人就会觉得徐将军是大孝子,私德就无亏了。
至于忠心方面,襄城陷入绝境,虎威将军关羽,肯定是难辞其咎的。
只要天下人去想关羽为什么悄悄的撤军,就不会对徐庶投降过于求全责备了。
要是再与魏军约法三章:
一者不与忠汉王为敌;二者魏军不得滥杀无辜;三者要是将来忠汉王刘备身陷囹圄,允许徐将军求情并私纵他一次。
徐庶眼前一亮,这样为孝而降,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至于襄城守军,都是本地人,能够不死,肯定不会替忠汉王刘备死撑到底的。
徐庶说:“仲德先生既然有了全盘计划,那就这么定了。”
我这就回去安排,至于其他的事情,就拜托仲德先生了。
徐庶悄悄的回到了军营,至于散布消息的事情,由程昱负责。
徐母回到房间之后,总觉得魏军迫降徐庶的力度有些小了。
毕竟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通常都是舍孝存忠。
要是徐庶以孝为名,投靠了魏军,却又不替魏军效力,这让满朝文武怎么看待他呢?
弃暗投明之后,总得重新选定立场吧?
徐母心想,要给徐庶找一个魏军文武不能发难的借口,才能让天下人记住他的大孝。
徐庶进了曹营,就是魏军的人了,想要一言不发,就得找到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冥思苦想了一个时辰的徐母,总算是想到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徐母骂曹而死,魏国文武就不敢刁难徐庶了。
甚至是魏王曹操,也不能亏待了徐庶。
只拿钱不做事,别人还不敢蹬鼻子上脸的说些什么。
徐母打定了主意之后,为了儿子的未来,留下了一封家书之后,又用上了无法伪造的印记。
确保徐庶看到家书之后,可以认定家书的真实性。
徐母并没有通知程昱,毕竟魏军可以承担挟持人质的骂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