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俘虏事件(4/4)
剩下的乌桓俘虏终于老实了。
兴汉军可不是软柿子,既然乌桓俘虏想死,那就多死一些吧!
赵云站在高台上,看着来来回回忙碌的乌桓俘虏——原来战场之外的杀戮,更能震慑人心。
赵云感觉到自己的灵魂,似乎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可以考虑战略层面上的东西了。
这是由大将向统帅进化的标志——学会取舍。
就拿这次俘虏事件来说,死去的乌桓俘虏,就是被舍弃的对象。
兴汉军不可能全盘接收俘虏,毕竟俘虏的人数超过了承受的极限。
然而不教而诛,又有失道义。
如今乌桓俘虏主动挑事,刘正自然会顺水推舟。
既解决了乌桓俘虏数量庞大的问题,又可以为以后的俘虏管理办法树立标准版本。
赵云自言自语的说:“原来成长为大军统帅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会让麾下的将士有价值的去死。”
刘正站在营中的望塔上,全程观看了赵云处置四万乌桓俘虏。
庞统问:“王爷,统帅和大将有什么区别吗?”
刘正回答说:“士元,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大将是带着麾下的人去闯出一片天地。
统帅是为了大局,安排麾下的将士在关键的位置上等死。
至于被安排的人会不会死,这就得看个人的造化了。
大将的目标是完成任务,还得尽量的减少损失。
统帅是选择好攻击目标之后,就交给大将去完成。
至于会牺牲多少人,在统帅的眼中都不重要。
完成任务的唯一标准,就是占领任务目标。
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值得统帅关注的事情。
这天下的大部分统帅,都是文臣经过锻炼之后成长起来的。
至于由武将而成长起来的统帅,整个汉室天下就只有一个超神吕布。
其实吕布也是做了多年的主簿,才有资格挤身统帅之流。
刘正愿意收录吕布,就是看中了超神吕布的统帅之才。
庞统终于明白了——大将是尽量让麾下的大军不死;统帅是想着让麾下的人死得有价值。
难怪会有: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至于与敌军对战,大军统帅很难战死沙场。
乌桓俘虏事件,终于让赵云成长了。
一名合格的大军统帅,而且还是由大将锤炼而成,赵云的价值比超神吕布还高。
超神吕布只不过是武力值的优势给了统帅值加分,才导致了统帅能力的虚浮。
赵云才是天赋异禀的常胜统帅的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