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全能董旻(3/3)
然而对于那些,敢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人,有一个抓一个,抓一个杀一个。
赵云叹了一口气,慢慢的说:“原来白马军的辉煌,真正的功臣——是那些倒下的战友们。”
活着的人,只是继承了,属于英雄们的那份荣耀。
活着的人,只是继续着,英雄们没有完成的事业。
赵云觉悟了,是英雄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马超说:“将负千军性命,不可轻举妄动,必须要审时度势,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陈到说:“我们都有马革裹尸的觉悟。”
然而作为统兵大将,唯一的目标——就是保全自己,消灭敌人。
让身边的战友,尽量的不要马革裹尸。
典韦说:“侯爷,咱们讨董是正确的决策,战友们的牺牲,都是有意义的。”
战争就意味着牺牲,拿下虎牢关,兴汉军的声名,更上一层楼。
天下诸侯,胆敢与兴汉军为敌的人,恐怕就没有几家了。
黄忠说:“看着孩子们去流血牺牲,白发人送黑发人呀!”
然而青壮沙场赴死,就是为了让老人孩子们,有机会悲伤,有能力悲伤。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那些兴汉军控制范围之外的白发人,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替他们的黑发人悲伤。
汜水关血战的流民军,一家老小齐上阵。
黑发人没有了,白发人也战死了。
要是一个势力,青壮不愿意牺牲,那就完蛋了。
难道要那些老人孩子们,拿起刀枪去跟敌人拼命吗?
咱们要做的——就是解除兴汉军战士的后顾之忧。
黄忠的话,发人深省。
刘正总算是明白了——不该牺牲的时候,一滴血都不能流;该牺牲的时候,血流成河也不退让半分。
兴汉军的辉煌,是用鲜血铸就的。
回到中军大帐之后,郭嘉走了进来。
郭嘉说:“侯爷,益州方向,有新消息传来了。”
刘正问:“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刘焉擅自兴建皇宫,又准备汉帝服冕,被刘正派人刺杀。
刘焉自知难以苟活,就先立三子刘瑁为太子,又与益州大族吴懿联姻。
娶了吴家的女儿做太子妃。
刘焉死后,刘瑁为了铲除威胁,派心腹到洛阳城中,散布益州牧反汉自立的消息。
恰逢新年大朝会,董卓听了之后,冷冷的一笑。
收刘焉的长子,左中郎将刘范,以及他的次子,治书御史刘诞。
二人均五马分尸,震慑天下野心之辈。
消息传到益州之后,刘瑁终于开始了新的动作。
先是丧期娶妃,践踏礼法。
然而吴氏女,也不是省油的灯。
她放出话——刘瑁一日不登基称帝,她就一日不与他行周公之礼。
刘瑁无奈,只好命令中官准备,打算在中平三年三月初三,正位大统。
好让爱情与事业,都获得双丰收。
刘正看过之后,冷冷的一笑:“真是不知死活。”
老子让你登不了基,洞不成房。
刘正抛下了三个字——“杀了吧!”
反正刘焉的儿子多,死几个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要是刘焉的儿子都死光了,还是可以收义子的嘛。
反正刘焉的香火不会绝,在益州地界上,谁敢登基称帝,谁就得死。
刘瑁既然敢试兴汉军的刀锋,那就让他去死吧!
郭嘉忙去安排了,杀一个刘瑁而已,实在不是什么大事情,不值得刘正关注。
刘正现在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诸侯联军身上。
分兵出战,就是想要把联军的人才优势,发挥到一个极致。
董卓只能分兵分将,最后成为联军的盘中餐,腹中口食。
然而洛阳城,有八大关隘,直面联军的,占了六个,董卓敢不守吗?
联军分兵进击,董卓就只能分兵驻防了。
至于西凉铁骑主动出击,根本就不可能。
联军没有后方,整个汉室天下,又全部都是联军的后方。
董卓军除了被动的防守之外,别无选择。
郭嘉又进来了,这一次的新消息,又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