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2/3)
他在厦门大学的工作经历并不愉快。
厦门大学是爱国华侨陈家庚筹资创办,始建于1921年。
设有文、理、教、法、商、医、工7科,共24个系,有学生约4oo人。
鲁讯在厦门大学开设中国史和中国小说史课,每周4节课,兼任国学院的研究教授。
来厦门前,他曾经考虑过。绝不能把教当成终生的职业,所以他把教看成是短期的“休整”,并为以后的生活积聚一点必需的钱。
他和许广评相约两年后再见,然而,只过去三个月,鲁讯就离开了厦门大学。
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许广评在广州的催促是一个原因,还有他在厦门大学受到的排挤和打压。
鲁讯对厦门大学的印象十分糟糕,在给许广评的信中讽刺地形容厦门大学,是“硬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海边上”。
他和厦门大学的校长林闻庆冲突不断。
厦门大学是民办大学。和清华北大不同,这里更为讲究实际。
鲁讯刚到学校,学校当局就问履历、问著作、问计划、问年底有什么成绩表,希望快并多出成果。来为学校扬名。
厦门大学对于投资人非常看重。
一位银行家来到厦大,学校当局忙得不亦乐乎,鲁讯蔑视这种绕着“钱”字打转的风气。
有人拉着鲁讯去陪银行家照相,他坚决拒绝了。
这里很难说谁对谁错,只能说是各自的立场不同。
民办大学出高薪聘请声望高的教授,目的就是为了出成绩。打响学校的知名度,民办学校没有教育部的资金支持,只能依靠自筹资金。
鲁讯在北平的时候教只是兼职,正经工作是公务员。
所以,他来到厦门大学后极为不适应这种功利性的氛围,作为教育部的公务员,都是别人求他办事,哪里有陪着银行家照相吃饭的道理。
由此可见,鲁讯还没有转变自己的身份。
他现在拿着厦门大学的高薪,就是厦门大学的员工,一个员工不听领导的指示,自然会受到责难,这就是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的区别。
就算在公办大学,经常和校长顶撞的教授,恐怕也做不长久。
正如他给许广评的信中所说:“我以北京为污浊,乃至厦门,现在想来,可谓妄想,大沟不干净,小沟就干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