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冬天里的一把火(2/3)
还有不少技术型分析。从历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年纪和作品分析评委的喜好。从国际形势来判断中国作家得奖的几率。
当然,也有人泼冷水,认为目前讨论这些为时过早,毕竟林子轩连提名都没有。
国内媒体之所以这么狂热。说到底还是民族自尊心在起作用。
在亚洲,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中国人不大看得起印度,可印度的泰戈尔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能说明印度文化比中国强么?
如果让日本作家比中国作家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中国人就会更加失落了。
这次媒体借着林子轩的事情狂欢和发泄一下,能够想想也是好的。
自从清政府衰败以来。中国人经历了百年屈辱,从以前的天朝上国变成了倍受欺压的弱国,在心理上从自豪变成自卑。需要一些东西来提振民族的自豪感。
中国人在国际上取得荣誉就能提升这种自豪感。
这让林子轩颇为不习惯,感觉自己有点挟洋自重。只因为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可就被国内媒体这么的吹捧,似乎不太正常。
如果是刚穿越那会,他会洋洋自得。但现在他只觉得心情沉重。
他刚下邮轮就被上海的记者包围,询问各种问题,包括新小说的内容,在英国的演讲,对萧伯纳的印象,和英国文豪交往的逸闻趣事等等。
还有记者问林子轩认为自己什么时候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对这些问题林子轩都做了简短的回答,至于诺贝尔文学奖他只能摇摇头,那个还太遥远。
这时候,有个记者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林先生,你对北平《晨报》报馆被烧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林子轩一愣,他不知道这件事,只能说了解之后再回答。
等他回到家中,才从报纸上看到了这件近期热议的话题,也看到了各家的评论和观点。
1925年11月29日,在北平游行示威的青年学生放火烧了《晨报》报馆。
这是一场发生在北平的“反奉倒段”的群众革命。
11月28日,北平各学校和工厂的学生敢死队、工人保卫队及其群众共5万多入齐集神武门前,举行国民大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