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讲明白(3/3)
“最辉煌时总是最沧桑,最明亮时总是最迷惘,最美丽时总是最淡泊,最繁华时总是最悲凉。重重烟树浩浩云山,十丈红晨落成了清台的记忆。星尘下涛声里,往事霸图如梦。”
如果把故事放在十里洋场的上海,会多了一份浮躁和时尚,没有北平那种政治和文化的氛围,也就不能给人时光流逝的沧桑感。
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寻常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类似,都是讲述大家族的恩怨和这个大时代中青年男女对于人生的不同选择。
但林羽堂加入了大时代的背景,就让整个故事气势恢宏起来,格局变大了。
他还融进了道家的思想,让故事有了深度。
如此一来,《京华烟云》就有别于一般的此类小说,这就是经典小说和三流小说的区别。
看起来大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效果却天差地别,这就是大师的实力。
林羽堂写《京华烟云》时用的是英文,他是写给西方读者看的。
在英文版中,他详细写了从世纪初开始的中国政治文化背景,复杂的事情简化,简化后还要仔细解释,把整件事揉碎了讲给西方读者听。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大家都知道的社会情况,一挑即明的风俗人情,他不厌其烦的提起。
在中国读者看来,这么罗嗦有什么好看的,但这就是林羽堂的高明之处,他完全明白应当如何对待西方读者。
林羽堂的小说能在西方受到欢迎,就是因为这一点,他把故事向西方人讲明白了。
这是很多翻译中国小说的翻译家走入的误区。
翻译的首要任务是把故事讲明白,让西方人听懂,而不是讲究文采。
不能为了追求简练,把一些中国人熟知的事情一笔带过,中国人熟知,西方人不知道,他们怎么能够看懂呢。
你连故事都讲不明白,还炫耀什么文采。
林羽堂从来不用中文写小说,也极少用英文写幽默小品。
他很清楚这两种语言面对的读者群不同,他用中文写小品文简约优美,他用英文写小说繁琐绵长,不是改变了文风,而是面对的读者不同。
从这方面来说,他的确是语言大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