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没那么功利(2/4)
“秦院长,昌达集团现在放弃了署名权,情况跟当初有些不同,单独签个协议明确昌达集团的权益,我们觉得很有必要。”
“叶总,难道你在怀疑新材料研究院说话是否算数吗?我认为这就有点多虑了。”
“没有人怀疑你们说话不算数,但你们那种体制内单位,恕我直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谁知道明天你还在不在现在的岗位?要是换了领导,人家以昌达集团没有在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上署名为由,剥夺我们的权益,到时候不是自找麻烦吗?”
老秦觉得叶佳怡的担心不无道理,“叶总,你的意思,把合作协议当中规定的权益条款单独拿出来,作为补充协议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昌达集团的权益,这可以理解,但是,你们不会再增加权益方面的额外要求了吧?”
“昌达集团一直注重契约精神,已经在合作协议中规定了的权益条款,怎么能随便增减呢?把以前签订的合作协议中有关权益的条款拿出来,作为单独的补充协议,只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叶佳怡道。
“叶总的意思我全明白了,对于你们的高风亮节和无欲无求,我们深表感谢!这份补充协议,你打算在何时何地签署呢?”
“这件事不用很着急,也不能不着急,这样吧,这边的工业化试验第一阶段基本结束了,你作为项目合作组的甲方组长,应该抽个时间过来看看你们的试验团队,到那时,签订补充协议也不迟。”叶佳怡道。
因为昌达集团放弃了署名权,固体电解质和电池隔膜材料的专利申请,就完全成了新材料研究院的事,专利申请的一切事务都跟昌达集团无关。
在试验成果申报省级科技奖项时,评奖机构对参评科技成果有一项关键要求,那就是实际应用情况,这一点,童博士的试验团队无能为力,毕竟,他们只负责这种材料的合成,跟具体应用单位并不打交道。
知道情况后,关云天跟叶佳怡商量,“这件事看来还得咱们出面,童博士他们是做研发的,跟外界联系不多呀!”
“我也问过童伟,他们找不到应用单位,要不我跟乘胜汽车公司联系一下,看看他们的电动车项目进展到何种程度了?”其实,刚决定跟新材料研究院联合开发高能蓄电池项目时,叶佳怡就想到过乘胜汽车公司。
“那你赶快跟对方联系,有必要的话,咱们可以亲自跑一趟,市场这一块,还得靠咱们。”关云天道。
乘胜汽车公司是昌达汽配的最大用户,几年来,两家企业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虽然平时各忙各的,每到年终岁尾,关云天和叶佳怡都要去走访用户,定时跟乘胜汽车公司的有关领导见面。
两年前,乘胜汽车公司的领导班子做了大调整,原来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老许,现在成了公司总经理,外联外协部的老张已经退休,虽然外联部经理是两年前上从生产一线提拔上来的一名新人,但上任不久,叶佳怡就跟那位江经理建立了联系。采购部基本保持了原班人马,他们跟昌达汽配公司早已是老熟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