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必备条件(2/4)
“说白了,核桃林采用的是漫灌的灌溉方式,中草药比较娇嫩,不宜采用这种方式。”植物栽培研究室的冷主任插话道。
“中草药如何浇灌呢?有没有适当的浇灌方式?”
“在间作情况下,最好有一套dú • lì的灌溉系统。中草药跟其他作物或植物有所不同,旱了不行,涝了也不行,相对而言,这是一种比较娇气的植物。”
“冷主任,你就直说,需要我们采用什么浇灌方式?”关云天道。
“在山坡地上,最好采用滴灌的方式,滴灌的概念,大家听说过吗?”老冷说道。
“滴灌是一种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在一些科技新闻中见到过,具体啥意思不清楚,据说这项技术的发祥地是以色列,正是凭借滴灌技术,让以色列的沙漠变成了绿洲。”老徐道。
“没错,这是一种高效灌溉方式,为了保证中草药的稳产高产,我认为在山坡地跟核桃间作的情况下,最好采用这项灌溉技术。”老冷是植物栽培方面的专家,他在这方面颇有经验。
“既然非采用这项技术不行,冷主任,你们研究室有滴灌技术吗?”关云天问道。
“关总,我们从事植物栽培研究,不涉及灌溉技术。但是,滴灌技术已经融入相应的设备了,只要采购滴灌设备,就包含着相应的技术。”老冷解释道。
“哦,按照你们的意思,滴灌技术是本项目的必备条件?”
老冷点点头,“否则,很难保证草药的产量和质量。”
......
送走了时珍中草药研究所的客人,关云天跟老徐商讨中草药种植项目的计划安排,别看头一年等待新锐药业的扩产和时珍中草药研究所的种子制备,看上去似乎无事可干,实际上老徐负责的昌达新农公司一刻也不能停下来。
“幸好邀请时珍研究所的人过来实地考察,提出了增加滴灌设施的条件,否则,等项目正式展开,弄得咱们措手不及,就更被动了。”关云天道。
“可是,这也给项目增加了额外的资金投入,三万多亩地的滴灌设备,应该不会是一笔小钱,肯定要超出原来的项目预算一大块。”老徐忧心忡忡地说。
关云天没有接着讨论超额投资的问题,而是说:“呃,前段时间给县中医药管理办公室的报告,给他们送过去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