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排他性囤地(2/4)
为了囤积这些土地,昌达集团也是花费了数十亿资金,外人很不理解,有人发出疑问:昌达地产囤积这些土地,能挣出银行利息吗?
同样的疑问,早在十来年前就有人提出过,那时关云天想涉足轮胎行业,正好赶上国际市场上天然橡胶价格处于多年以来的低位,经过分析判断,他甚至推迟了迈入轮胎行业的步伐,果断筹集资金,一举囤积了五万吨天然橡胶,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适时出手,净挣一点三亿。
眼下的情景似曾相识,县城里规划用于建设的土地,几乎被昌达地产公司通过竞价的方式囤积起来,其他打算涉足地产开发的企业,只能去城外发展了。
昌达地产开发的楼盘,一撞撞楼房的框架拔地而起,接下来要使用大量粉刷内外墙的辅助建材和门窗,在头两个楼盘,都是由一家名叫“绿源建材公司”的供应商供货,据说这家公司是一个熟人介绍过来的。
随着用量的不断增加,昌达地产常务副总老薛建议,这些辅助材料和门窗应该通过招标采购,关云天完全赞同老薛的建议,他还委托老薛全权负责辅助建材和门窗的招标事宜。
昌达地产公司组建了以薛建清为组长的建材采购招标小组,他们向多个建材生产和经营企业发出了投标通告,十余家企业领取了标书,招标小组将开标时间定在半个月以后。
开标那天,十三家投标单位悉数到场,按收到标书的时间顺序,从前往后逐个自我介绍,逐一评审。
经过六轮竞标,只剩下了三个单位,其中就包括以前的供货商“绿源建材公司”,另外两家分别是一家本地企业和一家外地企业。
三家公司的资质都没有问题,也都有给大型建筑工程配套的经历,根据招标小组的事先商定,并征得关云天同意,在其他条件旗鼓相当的情况下,最后比较哪家供货商的垫资能力。到了这个环节,绿源建材公司承诺垫资百分之三十,而另外两家公司则答应垫资百分之六十。
按照这个条件,本轮投票结束后,这家绿源建材公司将不出意外地被淘汰出局。
投票结束,就在即将统计出结果之前,薛建清的电话响起了铃声,拿出翻开一看,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半生不熟的电话号码,“薛总吗?你好啊!现在说话是否方便?”这声音也介于陌生和熟悉之间。
“领导你好!不管方便还是不方便,你的电话也得接呀!你有什么指示?请讲。”以老薛的情商和多年从事人事工作的经验,尽管他想不起电话那边是谁,但称呼对方为领导,这样绝对保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