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节(2/2)
“多少钱一块?我少买点……”秦安不好意思地把那张百元大钞收回去了,很多年后这种差点被收录为文化遗产的美味,每块涨到了三块钱,一百块也就三十来块而已,后来甚至涨到了四块,五块也依然供不应求。
“一毛钱一块,每人最多能买两块钱的,这是规矩不能坏。”四娭毑嚷嚷着,“要不要,你快点,后边人还等着呢?”
秦安只好买了两块钱,拿两个小油纸袋装着,那种热气腾腾的香味,还有剁辣椒的辣味散发出来,让秦安垂涎欲滴。
秦安跑到车里,王红旗捏着鼻子,打开窗户,“boss。你能不能先吃完再上车?”
“你尝尝,挺好吃的。”秦安把油纸袋递给王红旗。
王红旗连忙躲开,“谢了,你自个多吃点吧。”
“先臭后香,跟先苦后甜一个道理。”王红旗不吃,秦安乐得一个人吃饱。
车子开到铜官窑巷子口,王红旗和秦安下了车,秦安提着油纸袋,走在雨后有些湿漉漉的小巷子里,青石板街道散着水光,老灯笼残破不堪地摇晃着,黑腐色檐角上的龙子遥望东方,在黑夜里却像蛰伏着的怪兽,觊觎着路上的行人。
“这一块也保存的不错,咱西安那里的古城也挺好。”王红旗感叹着,国内许多地方建设新城市,就是毫无保护地摧毁旧城市,许多上百年,甚至数百年上千年的老建筑就在城市建设中化为灰烬。
秦安走到这里,倒是无比熟悉,在他初来此地学艺时,这条街也还是这样子,过得两年政府下大力气修缮,把这里改建成文化步行街,也成了一处观光景点,但却没有了现在这种原汁原味的古屋味道了。
推开挂着“醉陶居”牌匾的院子口,秦安走进去,白炽灯下,一个身材健硕,颇有些身宽体胖的五十来岁老师傅正在指挥着几个学生做陶。
老师傅叫杨念古,岭南铜官窑最后一个真正传人,他同时也是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这个教授名号来自于他在国内陶艺界的地位,倒不是因为他写了多少专业论文,做了多少响彻业界的贡献,他像绝大多数传统老艺人一样,精于手艺,并没有太多心思去追名逐利。
因为他和湖南师范大学的这层关系,倒是有许多艺术系的学生借着便利,轻松地跨进了醉陶居的大门,能够得到他的指点,不过能够得到他传授精髓的,据秦安所知,他自己算是一个,其他也就寥寥两三个,而且还没有人的手艺精巧到杨念古舍得把压箱底绝活传授,给铜官窑找到新一代传人。
闻着熟悉的,让人嘴馋的四娭毑臭豆腐的香味,杨念古回过身来,院子里,灯光下,石板上,站着一个笑吟吟地提着油纸袋的少年,他身后是一个一身笔挺西装的中年男人,身材剽悍,面无表情,像极了电视里经常出现的保镖……只差一副墨镜了。
“你们是……”杨念古擦了擦手,走了出来。
“杨师傅,久仰大名,特地来看看……这是给你的见面礼。”秦安把臭豆腐递给他,“送别的啥你也不会收,臭豆腐你老爱吃,也算礼轻情意重。”
“你这小孩真有意思。哪有说自己送东西是礼轻情意重的?”杨念古笑了起来,觉得这孩子挺有意思,闻了闻臭豆腐的香味,说道:“你们有什么事,说吧。”
杨念古经常能够遇到有达官贵人请自己给做菩萨像供奉着,他杨念古的作品极少有在市面上流通的,一般都是被有交情的朋友介绍,推搡不过才动手做陶。
杨念古琢磨着这小孩定是哪个朋友介绍来的,估计有些背景身份,这份大方自然的气度看上去就不像一般人家的孩子。
“我想和杨师傅交流一下陶艺制作技法上的心得体会。”秦安跟着杨念古走到白炽灯下,说出这话,几个专心做陶的学生都抬起头来,惊讶地看着秦安。
等看清楚秦安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后,他们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