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节(1/2)
大袖,迈步走下坐台,来到徐阶面前。
徐阶眼神的余光瞧到了站在咫尺的灰色棉袍下摆和露出的同样灰色面子的元宝棉布鞋,心里一紧,跪伏的姿势越发诚惶诚恐了。
大统瞟了一眼徐阶右手旁放着的三道奏本,眼神微眯了一下,徐徐说道:“吴思成辜恩欺君,你虽有失察,但也不能全都怪你,这事既然出了,接下来替他擦屁股的事,还要有劳你徐阁老多费心!”
徐阶悬在半空的心落了下来,两颗豆大的汗珠溅打在大理石地面上,低沉的话语透出了颤音:“陛下如此说,臣惶恐欲死。臣尸位内阁,昏聩踟蹰误国,遗君父之忧,臣死罪难恕其咎。”
“好了,说说接下来怎么办吧,内阁可曾拿出什么条议来?”大统打断徐阶的话,问道。
“回陛下,当务之急是调拨赈济粮银,安抚灾民,以防生变。”
大统笑了一下,幽幽问道:“朕请问徐阁老,户部能拿出多少赈济粮银?”徐阶身子一颤,眼中闪过惊惧之色,动了动嘴唇,没有说出一个字来。
大统嘿嘿冷笑道:“去年过年,发给在京大小臣工的欠俸好像就不是现银吧,对了,朕记得还是你徐阁老和内阁阁员六部九卿这些大员们一同想出的法子。好像是苏木胡椒折抵了欠俸,朕没记错吧。”
徐阶咽了一口唾沫,嗓子眼一阵生疼,干涩的说道:“回陛下,陛下说的没错。皆因户部已无银可用,臣等万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那就奇怪了,这才短短数月,难不成你徐阁老就生财有道,让户部有银子了?”大统怪笑道。
徐阶身子又是一颤,干涩的说道:“回陛下,没有,但臣等商议,可否一是让毗邻的未遭灾的其他省比如说浙江、安徽先调拨一些粮食救救急。二是再让应天一些家里有粮的大户平价卖给朝廷家里的余粮,两下相抵,也许这场洪灾就能比较顺利的度过了。”
大统眼神闪烁着,沉吟了片刻,哼了一声:“既然徐阁老和内阁六部九卿都觉着这个法子好,那就这么办吧。”
徐阶忙将放在右手旁的最上面一道奏本拿起,双手托着,黄锦瞧了一眼大统,快步过去,接过奏本,来到一旁的紫檀书案前,拿起朱笔,蘸着朱砂,在奏本最下角工整的写了个准字,落款写上黄锦两个工整的小楷字,小心的吹了吹,转身拿了回来,放在徐阶的手里。
徐阶打开瞧了一眼,伏地道:“臣代苏州、常州、镇江、松江数十万灾民谢皇上如天之仁!”
大统阴沉着脸,瞧着地上那两道奏本:“还有何事,一块说出来吧,朕今日一并解决。”
徐阶急忙放下奏本,又拿起第二道奏本,脸露微笑道:“虽然今年应天遭遇数十年不遇洪水,但仰赖圣上如天之德,应天布政使使大小臣工用命,由内宫尚衣监和应天布政使司督办的淞江棉业作坊所织棉布并未受到影响,棉商们都知这批棉布关系重大,因此洗染、织布日夜不停,共上缴上等棉布三万匹,中平棉布五万匹,虽然洪灾刚过,河道淤积还在疏通,但棉商们和布政使司还是克服困难,全都悉数装船,臣估摸最多两个月就能到京师了。加上户部所存两万余匹布,今年与蒙古俺答的议和就能谈下来了,这样今后数年,我大明宣大、蓟辽边镇就能和平,朝廷也无需再派重兵镇守,军费也能大幅裁减下来了,朝廷也能松口气了。”
大统静静的瞧着徐阶脸上恭顺开心的笑容,嘴角也绽起一抹玩味的笑意:“如此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大好事,徐阁老公忠体国,思虑甚远啊!不止如此,徐家对我大明也是一片忠心,居功甚伟啊!”
徐阶满脸笑容的脸微微一僵,忙又笑道:“陛下夸奖,臣诚惶诚恐。”
大统微微一笑,眼神瞧向地上最后一道奏本。徐阶犹豫了一下,拿起最后一道奏本,笑道:“陛下,这是南京镇守太监孙朝用上奏表彰棉商、棉农公忠体国的奏本,此次吴淞江、白茆河数处河道决口,不少棉商、棉农的地都被水淹了,可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日夜赶织,保证了上缴的棉布按期交付,免除了我大明后顾之忧。臣等也以为,这样忠心朝廷的商农,理应得到朝廷的褒奖。”
大统望向黄锦,黄锦急忙上前接过徐阶手里的奏本,双手付与大统。
大统瞧着奏本,眼角微微颤抖了一下,眼眸深处滚动着压抑的暴怒,伸手接过,打开瞧着,半晌,抬起头,微笑道:“很好,一体棉农、棉商能如此公忠体国,朕心甚慰,尤其是徐阁老的兄弟子侄更是对朝廷一片忠心,确实应该褒奖,黄锦。”
“奴才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