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节(1/1)
战争必须的物资。随着中美联合就英国封锁海上通道施压的声明发表,德国一片景气的景象,所有的工厂都在加班加点。很显然,前方军队正在酝酿着一场大规模的反击。在这样的环境下,最容易产生最坚定的战士,朱加施维里对他的新环境很满意,尽管艰苦了点,即便是得到了中国人特殊的关照,他也要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以上。后来为了纪念这段像铁人一样工作生活的岁月,他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俄文“铁人”,而他的工友们,也开始渐渐接受了他的这个称呼。
北方寒冷的天气下,只有铁人才能一年四季都能维持着旺盛的活力。但在中东的阿拉伯地区,盛夏的骄阳能够将铁人都融化成铁水。
白崇禧身上已经积了好几层细密的盐粒了,从利雅得到麦加,经过中转后到稍北方的加沙附近——英土军队正在激烈争夺的战场,这里都是新生的,仅仅得到中国、美国、德国三个主要国家承认的阿拉伯王国的领土,但是现在这里却成了外国人的战场。沙特对于他的及时到来很感到欣慰,尽管没有得到太多的武装支援他看上去有些失望,但是他仍然派遣了一支三百人的陶希德部队护送白崇禧的不到一百五十人的代表团前往北方——他的部队无力将英国人和土耳其人一起赶出去,而且从他的利益来说,英土拼个两败俱伤也是一件好事,只是土耳其人看起来太过孱弱了一点,英军在部分阿拉伯人的协助下,看上去很快就要攻下加沙,以及旁边的圣城耶路撒冷了。
圣城如果太过顺利的落入英国人手中,那么今后再想收复的话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所以相比较而言,沙特国王更乐意暂时还是由土耳其人控制那里。这也是他与白崇禧一拍即合的原因,除了这一支护送部队之外,他还派遣了近七万人的机动部队观察形势伺机而动,一些熟悉当地事务的人选也划归给了白崇禧统一指挥,由中国人出头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这对于目前来说还不够强大的阿拉伯来说很重要。谁知道英国人今后会怎样?太早与他们撕破脸皮并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
英军一个集团军目前占据了外约旦大部分地区,也就是东巴勒斯坦地区,虽然其他阿拉伯人对这样的局面很愤怒,但是在刚刚被晋升为少校的劳伦斯先生的帮助下,英军在那里找到了一个很欢迎他们的朋友——当地的土豪阿卜杜拉家族,这个家族的酋长阿卜杜拉也被扶植为新成立的外约旦酋长国酋长。在目前情况下,阿卜杜拉家族在阿拉伯世界与叛徒无异。
白崇禧的初步计划,就是在附近寻找并联合各阿拉伯部族,清除或者挽回阿卜杜拉家族的亲英趋向,抽空英军在外约旦地区的立足点,以形成对土耳其人以及正在赶来的德国人的实际帮助。
他的计划能否成功,对于阿拉伯国家未来是否能够继续地站在亲中的立场,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国家战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只是现在就连在紫禁城的我都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而已。
只是事后回想这一段历史,我才会发现如果这一阶段白崇禧不能取得成功的话,英国人已经可以以帮助阿拉伯人赶走土耳其统治者的名义去扶助一些大的阿拉伯部族,将来他们就能够实现分化阿拉伯,并且扶植一大批亲英的小阿拉伯国家,并通过这种形式来实现对中东的控制,而他们如果能够在印度让中国军队吃上大亏,整个中东的局面也许就将改写。
只是目前我还没有想到这一层而已,在命令部队可以对印度南方部分地区开展战略侦查之后,总参谋部和陆军部也正式开始了与德军就印度陆上攻势的计划制定,按照德军的计划,一个集团军的规模,占领锡兰岛和印度半岛南端的马德拉斯,本地治理,开利法尔和西海岸马埃港,并逐渐实际控制。用一年的时间完成港口的改造和物资的储备后,德军太平洋舰队就可以直接面向阿拉伯海,并随时有可能对东部非洲发动攻击。
而届时德军的陆上攻势也将彻底打通bb生命线,并协助土耳其彻底将英军赶下地中海,如果公海舰队能够完成对英国海军封锁的突破的话,那么剩下来的任务就是在打击英国本土之余,看看南方的意大利能不能拿下来了。如果奥地利人能够顺利的拿下意大利,那么到1916年前后,德国海军的战略任务将是完成对地中海的控制。
这个计划的两个海外支点,就在于中国对于印度的攻击,和中国对于阿拉伯及土耳其的支持。这个战略绝不容许英军实现他们的战略意图,如果艾伦比的集团军真的完成对加沙、安曼一带的控制的话,那么bb铁路将成为一条断路。并且在这种效应的影响下,中东地区将彻底变成英国的势力范围。
对于中国来说,这样的结果也是危险的,第三集团军的战果将很难再进一步发挥作用,对于帝国来说,如果不能对中东发挥影响并保持战略威慑使之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的话,那么前一阶段第三方面军的军事攻势的成果就绝没有现在看起来那么重要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接到白崇禧还算乐观的第一阶段的情况报告后,我也能够长长的松一口气了。
应负完了美国人的外交攻势之后,帝国仍然需要维持东方的战略威慑力,特别是在美国有意无意的表现出进入亚洲的意愿之后,东面的岛链防御体系的建设,更加显得有必要起来。在批准了梁启超主持的明年全国的初步选举进程计划和赵秉钧初步西疆分省计划之后,我也在晋升林泰曾海军大将的谕旨上盖了玉玺,同时得以通过的,还有一份海军增加经费和更新造舰计划的建议书。
第四卷328章倾斜的天平
将艾伦比将军派往中东,着实是英军这一轮重新塑造包围圈的战略调整中,最成功的一环,而在1913年9月2日于酷暑之中顺利拿下加沙地区,并迫使土耳其两个师不得不撤出圣城耶路撒冷之后,他获得了英军最杰出战术指挥家的荣誉。整个中东乃至英国本土,都有相当多的人在谈论着他的丰功伟绩。在这些评论家眼中看来,随着中东的阶段性胜利的取得,整个重塑包围圈的行动将逐渐为胜利的习惯所带领,并最终迈向胜利,他们期待的下一个突破点,就是意大利保卫战了。
英军在意大利北部与他们的意大利盟军并肩对抗士气正在达到巅峰的奥匈帝国军团,在海面上,由于地中海舰队实力的削弱奥匈帝国的海军已经露出了寻求冲出亚德里亚海的苗头,他们的两艘联合力量级无畏舰和两艘君主级无畏舰从技术上来说,并不比意大利人的船要来的差,而水兵们的斗志更是远远的超过对方,只是碍于过去有英国人帮忙,奥匈帝国的战列舰们从来就没有闻到过亚德里亚海之外的地中海的气息,但是如今,同盟国最高层急需要他们对战争做出更大的贡献。
奥地利人的战列舰有一个显着的特点,他们的主炮都是三联装居多的,三个三联装,两个二连装的配置使得他们的主炮数量要比目前流行的十二门左右的配置要来得更多出一门,而他们高达二十公里的最大射程,也十分有利于在地中海这种有着良好视线的海面上作战。这让皇家海军司令,多才多艺的,在音乐领域有着杰出造诣的冯·豪斯男爵逐渐开始改变他的想法。原本他是迫于英国地中海舰队和意大利人的压力,希图利用亚德里亚海海湾的地理优势,为帝国保存一支存在舰队以等待时机,而现在看来他要的时机已经来了。他的两位副手,霍尔蒂·米克洛什和马克西米利安·涅各万之前都因为这个原因而对他们的上司有所不满。而现在,改善领导层不和的机会也来临了。
奥地利的贵族们似乎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另一位海军重要将领,卡塔罗潜艇基地司令冯·特拉普骑士也是天生的艺术家(我这一代很多人都看过的《音乐之声》,便是根据他的家庭为原型改编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