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节(1/1)
,你是第一个敢进这个言的大臣,唉,你说的是啊,毕竟是天家骨血,朕又何尝愿意背这个不仁的名声?昔年春秋五霸郑庄公诛其弟,史上颇有微辞,朕百年之后,留给人讲的话怕也是不少了。菊人你细算算,朕诛戮过的宗室亲贵,有多少了?”
“臣不敢说。”徐世昌低下头去。
我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多了,太多了,朕没杀载沣,也是为的这个。朕也怕史笔啊……”唏嘘了片刻后:“不过你说的也是,载沣那头,早晚还是要放出来,只是现在也没个好时机。这样吧,小寇子,传朕旨意,着内务府将他迁至昌平废理亲王庄园暂住着待后旨发落。”
车门外的寇连才应了诺,我转过头来对徐世昌道:“你啊,聪明人啊,怕这样下去,伤了朕的仁德啊。”徐世昌躬身称是。
我笑了笑道:“嗯,朕没说错你聪明人,先儿个还自发肺腑赞朕仁德古今无匹啊。”说着狡黠地看着徐世昌,他惊恐地抬起头来看我似乎没有怒意,也尴尬地笑了起来。
看袁世凯乃是微服,要的就是这么个形式而已,他如今重度昏迷之中,医院方一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据说陆军方面已经与德国人联络请求医疗协助了,对孙文似乎还是不放心了点。
与孙文谈了几句,让他准备把军医学科筹备这从陆大拿出来单独弄一个军医大学,未来的大规模战争,要是没有一个准备充足的军医队伍,战后恐怕大量的伤员就够内阁喝一壶的。
以孙文的官阶,能见到我是不太容易的吗,所以我交给他这个任务,我相信他是能够尽心去办,只是此人的办事能力与他的承诺恐怕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仍然让徐世昌找个得力的细心的人协助他筹备,孙负责大局就好了,具体事物,还得真办事的人去办。
而朝鲜那边,战事的准备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只是在开打之前,还要给英国人上上课,是以在总参谋部的调动下,海军太平洋舰队加强了巡航备战,并在靠近菲律宾主岛西面地,如今仍然没有完全控制在我方手上的巴拉望岛海域进行了实战演习,并护送了一个陆军协登陆,开始了征服菲律宾不在手中的最后一块大岛的陆上作战。随军的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前菲律宾总统,已经归化为中华帝国国民的阿奎那多,当然,如今他还有个汉名叫金奉恩,这是他在规划之后自己取的,说是感谢中华帝国仁德之意。
有这么个人在,巴拉望岛的战事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一个协五千人左右的兵力足够了,以免动静太大了,英国人就又要抗议什么的。
而外交部也即时将筛选的安重根审讯记录不加任何评语的传给了英国外交部和远东印度事务大臣官邸,相信他们会明白一些东西。
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朝鲜叛逆四道的末日也就来临了,五万大军在赵尔巽的统一指挥下,以有我特殊关照的赵秉钧做朝鲜方面军参谋长,很快就在年前肃清了反叛势力,几个镇守使自杀的自杀,解送汉城的解送,几千乌合之众又岂是装备精良的帝国陆军的敌手,很快的朝鲜局势已经在过年前被肃清。四个镇守使也全部死亡——在被关押到驻朝陆军军营内的牢房后,他们在简单审讯后就被报请处死。
随着朝鲜局势的勘定。赵秉钧也抵达了京城,当然他也不是什么热点,热点却是又一轮的朝鲜废藩置县的争论,这一次废藩置县占据了绝对的又是,我也觉得基本可以废藩了,只是在接见过赵秉钧之后,才改变了主意。
连续两天接见赵秉钧,本身就是在向他本人和外界传递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信息。此人圣眷正隆,就要大用了。而他也不是笨人,长时间地促膝谈心,也让他对我痛哭流涕的生出了感恩之心,我清晰的让他知道,他这次走红,是我直接关心的结果,而此前的遭受打击,也是我对他的一个考察期。
在谈判关于朝鲜王国废藩置县的问题上。赵秉钧却以他亲身的经历,力劝我不要全面废藩,而是就在新平定的四个道设县并派遣流官治理,原因一是给其他各道放个样子,造反是绝无胜算的,被平定后就是设县一途。而其二,也是在朝鲜整体废藩之前,制造一个缓冲期,和树立一个榜样起来,随着县治的设立,朝鲜要让那几个县日子过的好一点。时间久了,老百姓自然而然就会心中向往废藩。而王族经过这十几年的反复,在老百姓中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低了。
他的话打动了我,我在一番斟酌之下,采纳了他的方案,并在1909年改名为中华帝国首脑会议的例贡朝会上宣布了这道旨意。朝鲜的小国王当然只有点头的份,剩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朝鲜监国去做了。
赵尔巽以监国身份建立军工,当然要擢升。他原本是张之洞的老部下,本身原又是前汉军旗人,学问也好,加上朝中有人好做官,升他的官当然理所当然的,所以考虑到原东海总督左宝贵年事已高,已是七十岁的高龄,是以让他调任满洲总督过渡几年就致仕了,而且日本几股势力都有不安分的迹象,也要换个镇的住的角色去镇一下,所以正好就让赵尔巽接任了东海总督,而原本从四品司官的赵秉钧,真没让朝中那些猜测纷纷的人失望,跳升两级,直接实授了正三品的朝鲜监国。
日本那边的动静也不宜太大,帝国连续在两处用兵,军费开支增大,而且从国际影响考虑,在日本也不宜再用兵了。赵尔巽赴任前的陛辞时,我如此跟他叮嘱。赵尔巽新立军功尝到了甜头,心思是有的,只是他持重的性格也让他在听了我的谕旨后会有所取舍。有些时候,用其他的方式,也许能够获到比直接用兵更大的成果。
到了1909年上半年的时候,朝鲜全境,菲律宾全境基本已经肃清,帝国已经可以享受相当长的和平时期了。
而坐看欧洲风生水起的感觉,也让我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肃杀感。
首先是在1908年下半年,得到了美国支持的德国人在一面协助美国进行南美攻略的时候,一面开始了他们的计划——之前有关摩洛哥地位的决议,对于德国来说,是不能够满足的。法国人在英国的支持下形成在摩洛哥对德国的优势后,加进了对摩洛哥的控制,由于德国的海陆军无法大规模的支持远在摩洛哥的利益。从地缘上来看,法国人占据了太多的优势,他们的海军可以毫无忌惮的情况下展开针对摩洛哥海岸的任何行动。而德国人,他们想要做到跟法国人能做到的一样的程度的话,他们首先要将大英帝国的本土舰队,海峡舰队和地中海舰队,甚至包括直布罗陀海峡的岸防巨炮打趴下才行。这实在是太难了,即便在提尔皮茨海军计划实施以来,德国人的海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大规模的行动条件是不允许的,所以他们开始尝试了小规模的进攻。当1907年3月份的时候,法国人正式进兵占据了东摩洛哥的乌季达的同时,德国总参谋部已经完成了相应的准备,并开始了秘密的训练,随着当年5月法国海陆军强行在卡萨布兰卡登陆,同时以保护侨民为由,占领非斯等城市之后,德国人的忍耐已经到了一定的限度了,首先是外交上的争锋,由于法国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德国正式向法国要求分割一部分法属殖民地给德国作为德国在摩洛哥利益损失的补偿。并以发动全面战争相威胁,但是这样的不出一兵一卒的要求,当然不会得到满足,法国人有英国在背后撑腰,当然不会被一句序言恫吓倒。
怏怏的德国人在随后的华盛顿巅峰会获得了政治和外交的支持后,也觉得美国需要一个合适的介入理由。所以,在德皇刚刚回到德国,并且大白舰队尚在英国访问期间英国海军戒备不是太严重的情况下,他们的一艘小型炮舰豹号成功的驶抵了摩洛哥海岸,以保护德国商人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