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光绪中华 > 第438节

第438节(1/1)

目录

党而采用新儒党一统天下的政策,这些党派自身的不成熟或是不合格也是主要原因。若是将来时机成熟了,自然会将参政权给予这些利益阶层的政治代表们。

在此之前,政党的近现代化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个自然自发的过程,在各种地方性行业性特征极为显着的政党纷纷成立的同时,由于儒家重视自身修养,新儒党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关注点不同的各种流派,譬如分别以农业和新兴工业为着眼点的中原派和沿海派,要不是皇帝亲自担任党魁的话,说不定每年的激烈争吵早已导致了这个中国最庞大的党派的分裂。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工会组织的出现,与我想象中不同的是这些工会组织并非是由工人自发形成的,而是由各工业发达地区的或寄身于新儒党内,或特立独行的当地名儒,配合上各地民政部门的帮助,渐渐以帮助工人为目的,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工会组织,最大的自然是在上海,此地以及沿长江辐射而上的各工业地,船工会无论在劳方还是资方,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听说这家工会便是由翁同龢在前几年作了大量的前期推动作用。

这便是一九零四年的新年,在英德双方大规模冲突一触即发前被各种外力联合阻止,和平重现曙光之际,正处于数千年未有的变动中的中国。而这个国家,从总参谋部军情司从欧洲得来的情报来看,英国方面似乎开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新的对华策略。

按照我的估计,英国人要对付我,无非是两个方向,一是南方的两广,一是西方的xī • zàng,两广方面由于法国人的颓势和越南缓冲地带的建立。英国人可操作的余地不大,倒是xī • zàng尼泊尔方向,由于英国势力在对面的强大,倒是不得不防的一回事。

最近听尼泊尔方面呈报上来,英国方面以帮助尼泊尔军事进步为名,愿意免费为尼泊尔军队更新装备并提供教官培训等军事合作的内容,这恐怕未必是印度大臣张伯伦一个人做主的,有鉴于此,我特意让外交部就此向英国方面提出抗议,指责对方违反了中英双方就尼泊尔等国藩属地位的共识。另一方面我也让陆军部派人去尼泊尔坐镇,并从尼泊尔的少壮派军官中,选拔出了四十名军官到北京帝国陆军大学上学,稍晚些时候考虑到宗藩体系的维持,又下旨让帝国陆大特别开设一个科系,容纳各藩属国的青壮年留学生及少量有培养前途的高级官员。

而xī • zàng方面也要未雨绸缪,这个地方是迟早都要动的,所以,宗教和世俗方面的两个领袖人物要特别关照,自乾隆年间形成的金瓶掣签制度,让这两个领袖的产生,必须依赖于中央政府,这对于xī • zàng能否保持忠诚度,极为关键。如今这时候,在照顾完了其他省份之后,xī • zàng也要进入我的工作重心中去。

当然,政治上的动作离不开军事行动为辅,驻藏大臣换成了累功晋至侯爵的王士珍,他也是第一个担任驻藏大臣职务的非亲贵。而依克堂阿故去后继任伊黎将军的冯国璋,也与老将丁汝昌联动,在与俄国接壤地区,摆出进攻态势,其中德军一个团的出现,让这次规模宏大的战略演习增添了一丝特别的意味。

而中英德三方的微妙局势,也渐渐开始在1904年这一年形成了。中国的态度几乎就是没有态度,德国人感觉到似乎中国人是倾向于自己,英国人也有点这样的感觉,但在要打破均衡之前,中国又会做出干涉的举动,似乎他们真的只是在维护着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这是他们的利益地区。

是的,随着工业的进步,我国的工业企业们尚未遇到市场的问题,反而是随着国内的工业企业越来越多,但矿产业始终要慢一拍,原料来源方面的供方市场已经开始形成,这种局面不仅仅刺激了矿产业的疯狂投资,也让很多大工业企业,或是小企业组成的联盟,开始将原料来源投向海外。还有些原料压根就全部靠从海外或是藩属国购买,像一直由暹罗供货的橡胶,近年来也是价格暴涨,这样就势必迫使企业主们将目光投向其他的原料来源渠道。

这是无须引导的事情,一旦工业化进展到相当的程度,除非国家将什么都管得死死的,否则这些问题都将由他们自然的发生,并且反过来对国家产生需求。如今的工业界,就需要一个稳定的,有支配权的工业资源,这一切,与袁世凯在东南亚的政军经营形成了合拍。

不仅仅是英国和德国有权利支配这个世界,中国也可以,至少在东半个亚洲。

在海军自行设计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飞艇母舰驶抵马尼拉港后,整个东南亚大半在轰炸飞艇的航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菲律宾已经归属于大英帝国的其他两个岛上,民间的武装叛乱层出不穷,谁都知道这背后有中国人站在后面,但现在已经没有人要去指责这一点,因为在强权面前,徒劳的指责没有任何意义。

德国则以他们在略东方一些的太平洋海域上经营到的几个岛屿为基地,开始了他们的新的阳光土地的争夺,英国人心照不宣的陪着他们玩着威慑游戏,只是双方也在新的一年里,默默地为各自的太平洋舰队增加了实力。

这时候世界上还有一个热点,就是潜艇是否有未来,随着法国人可以投入战斗的潜艇的公开亮相,这成为军界特别是海军届议论的热点,当然大多数人都认为潜艇是个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代表人物便是法国的福煦,以及英国的一些老派海军人物,因为航程和潜水能力以及攻击力的限制,潜艇似乎只配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中国的潜艇还没有公开亮相,这个在江宁府北面的造船厂内。戒备最森严的项目,其实也只是皇帝一个人对它的前途抱有信心罢了。八枚鱼雷,两具发射管,水下生存时间四个小时,航速七节,这样的数据的确对海战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它将来确实有用,而且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了。所以,我陆续安排了海军的高级将领,参观了这个东西,也好让他们提前有个数。

英国的海军界内,当然还有着另一项冲突,只是目前来说还没有分出结果而已。考虑到英德双方在太平洋海战中的表现以及战果及形成原因等的综合分析,以费舍尔勋爵为首的一派认为英国舰队是输在了速度上,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皇家海军都无法离开危险太远,这当然是因为舰龄偏老的缘故。所以,他认为他主导的战列巡洋舰应当成为太平洋舰队乃至整个皇家海军的主体。有着重攻击力与高航速的战列巡洋舰,几乎就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而一派元老派则坚决认为绝对不可如此,战列巡洋舰的防御几乎与纸片相差无几,在小舰群的混战中还可能以速度的优势来避免被击沉的命运,但是大英帝国的敌人在成长。德国人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军备竞赛。以皇家海军如今的地位,将来的决定性海战一定在于大规模的海上主力会战,在这种性质的海上对决中,战列巡洋舰的薄皮防御将会成为他致命的弱点。

争吵并没有在短期内分出胜负,这两种观点的对决使皇家海军的上层的矛盾开始凸显,费舍尔上台伊始的强硬政策和太平洋地区的失败海战形成了一定的关联性,很多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在地球的另一面,德意志帝国高贵的代表,普鲁士亲王海因里希在2月初也就是在农历德馨年内抵达中国。与他一起到来的,还有造船界和船舶设计界的代表一百五十余人,后面还有两条船,装载了山东籍的一一九镇和一二零镇。随着德方贵客的到来,军事工业也得到了添补,火炮,火焰喷射器,步枪等陆军装备,也向中国开出了许可单。这令前去天津迎接的醇亲王载洸,聂士成等人均是大为开怀,德国人开始正式履行他们的承诺,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要在亚洲培养起一个强权,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这个新的强权与自己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