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节(1/3)
有效,德日双方的和约便是如此,唯一的尾巴在生效期上,生效期规定为,本条约在中日东京保障和平条约生效之后立即生效。
等若是这个条约是中日东京保障和平条约的附属条约。
而在此期间,袁世凯与日本国天皇,这是最后一次称呼他为天皇了,因为条约规定:第一,日本国自即日起,纳入中华藩属;第二,日本国主去天皇尊号,改称国王,由大清帝国授其国主金印。第三,为保障和平,东京以北的赤城山周围五公里划入和平区,由大清帝国派遣不超过两万五千人的兵力驻扎,以保障东京地区的和平。第四,日本国废除以往与外国所缔结的结盟条约,一应外交事务,由大清帝国代办。第五,日本国正式国名为日本国,应颁行法令,凡有称呼大日本帝国,天皇等违禁词例者,一应处死。
这是日本国在甲午之后的又一次dǔ • bó。
过去的疥癣之疾松平氏,已经成为了心腹之患,攘外必先安内,日本要腾飞,必须先解决这个心腹之患,在此之前,再努力也是白费。之前的法国工程师遇刺案,战列舰停工案,这几年人才的大量流失,国内治安局势的恶化,政治的混乱,任何一件背后都有松平氏的影子。
要解决这个心腹之患,必须首先要在法理上解决中国的干涉问题,这是内阁官员们普遍理解的步骤。日本国本来连dǔ • bó的资本都没有,但是一旦加入中国的宗藩体系,不管怎么说,总归还是有一赌的机会,只要解决了天海国,这一赌赌胜了,以后再努力个几十年,总归还是有指望的。
而德国人也对谈判结果满意,取得了伊势湾的军港,就解决了远东的军港问题,跳出了借用中国军港会招致英国反感的局限,另外伊豆诸岛的收获,也是计划之外的意外之财。有了伊势湾的军港,德国的太平洋船队就可以从此建立,除了对付英国人,抢占太平洋上的岛屿之外,还有一个妙用,就是节制中国人,以避免大量投资后的颗粒无收的风险。当然这是德国人的如意算盘,不会明着说的。
解决了东亚的问题,德意志帝国就可以将精力收回,在其他的战线上给老态龙钟的大英帝国添点麻烦。另外和平也是给了中国人极大的面子,更增添与他们的友谊。对于德国人来说,这笔账算得极是划算。只是没有拿到战争赔款,隐约有点不爽而已。当然,对比起日本人来说,什么不爽也都不算什么了。
东京的深秋,明治继1894年后又成了战争危局时拯救日本的人。他的威望当然迅速攀升,只是他心中也多了一根骨刺,那就是驻扎在离日本七十多公里,一天脚程都不用的赤城山区域,虽然赤城山所在的群马县与东京之间隔了一个琦玉县,但是东京在海边的战列舰与身后的陆军夹击下,这点屏障又有什么用呢?
不过眼下也只能一步步来了。明治国王又看了一遍地图,心中哀然一叹,又该换了。
是该换了,目前他能统辖的地区,只剩下了本洲岛自纪伊半岛以东的一大半了,不过看着看着,明治国王突然发现剩下来的国土用色彩描线后,竟然越看越像一把刀,不由又生出某种莫名的激动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