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节(1/1)
是德军立即撤军。
“铁拳挥来之前,你们在等待着什么呢?”兴登堡几乎无需向国内请示,就拒绝了日本人的投降。对于他来说,他也需要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亲身参与过德意志崛起的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又深得德意志历史上伟大的军事人物老毛奇赏识的他,1896年在他49岁获授少将军衔,这次远东的军事行动是他第一次独力担负起方面指挥的重任,他又岂能轻易放弃?德皇在他出发前向他许过愿,只要能够为德意志洗刷耻辱,那么第四军指挥官的职位将为他专门留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除了继续挥军进攻,将德意志旗帜插上东京皇宫的顶端之外,他不会考虑任何其他的建议。
同样的决心也出现在北方战线上的幕府大将军松平志男身上,在付出了绝大的承诺换取了中国皇帝借给他的两万多人的部队的部分指挥权之后,他已经按捺不住想要进攻的心了。在青森县之战中损失了他的一万多人精兵中的精兵之后,元气大伤的天海国几乎已经没有可用之兵了。这一次有了这两万四千人的中国精锐步兵师,再配合上自己的六千名亲兵,凑足三万之数,对外号称十万大军,随时准备渡过津轻海峡,再开始从青森开始的上洛征服战。
但是中国的钦命全权大臣,东海总督袁世凯,却有另外的建议。袁世凯的意思,是趁明治政府屯重兵在东京一线的时候,避过日本政府军兵力最集中的东京地区,也放弃贫瘠的青森地区,直接挥军在能登半岛附近登陆,南下直取歧阜,随后西进全力进攻有一万六千驻防军驻宁的京都,直接在京都恢复幕府大将军统治,随后再攻略附近的神户大阪等地,届时再由海军方面配合,在两面夹击下,这些驻后不到一万人的重镇,很快落入京都幕府之手。
这算是为松平志男铺了一条金光大道,以他日本人的身份,也从来没想过直接从旧都京都入手,打破现有格局新造一番局面出来,而是始终纠缠着直入东京的方案。“比日本人都要懂日本。”这就是他对袁世凯这套方案的评价。
循着这个思路,他的号称十万大军迅速沿海岸线南下,9月30日攻克防守薄弱的富山,兵峰直指歧阜最后的屏障御岳山。全日本震动。
当然,这个震动远远及不上东路一场惨败而带来的东京大地震,9月30日当天,兴登堡军团麾下的一个炮兵旅以持续半天的炮火覆盖掀开了大进攻的序幕,隅田川沿线防线,仅在半天的炮火打击下死伤就达到三千人,负责此处防线的川上操六师团在密集的弹雨下根本无法了解到敌方的进攻方向,在炮火打击结束后飞艇施施然的向东南方向回航的时候,防线上的日本步兵还以为可以喘一口气了,却没想到这正是死神来临的最后讯号。
战列舰的大口径火炮迅速将新一轮的攻击波拓展了过来,所有的工事在这样的打击下都无可幸免,原先预备用来应付德国步兵集群冲锋的防御火力工事一个个被气浪掀起,在这样恐怖的爆炸及心理威慑作用下。任何勇气及死命令都无法让防线保持平静。
无奈之下,川上操六下令后撤防线五公里,以试图趁着飞艇不在天上监视的时机来完成撤退并布建新的防线。抵挡德军渡河后就立即将发动的步兵攻击。
当天的日本,的确面临开国以来最危险的局面。再这样打下去、东京城破是指日可街,而京都也根本无可抗拒松平志男的十万大军。
东京城中的各方势力,都在做着最后的打算。
德国步兵的冲锋战术的确与日本人印象中的大兵力集群冲锋直扑对方防线的战术不同,在炮火的掩护下,德意联军用了一个多小时完成渡河。在此期间持续进行了小股部队的穿插进攻,并伴随着天上飞艇的再度出现。小股步兵集群的试探进攻更加密集起来。
这时候,川上操六突然醒悟了过来,这是大规模炮火袭击的前兆。德国人似乎压根都没想玩大集群冲锋,而是在不停的将自己的防线布置情况探个清楚。步兵的小规模冲锋似乎只是为了完善飞艇侦查的不完全部份,再这么几轮下去,整条防线的新的部署图很快将出现在兴登堡将军以及岸上海上的炮兵指挥官手中,炮火将迅速将他精心布置的防线完全击溃。
无奈之下,他向大寺安纯大将的侧翼防线发出了求援指令。同时下达命令,发动联队规模的反冲击,试图冲垮刚刚建立不久的德军渡河防线,并改变战场态势,使得敌军之前的侦查结果付之东流。
果然,大寺安纯师团那边平静的却像什么事都没有,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川上操六这一边。随着战场态势的变化,目前德意联军几乎已经穿插到了两个师团的中间。战机在这一刻分外的有利于日方。
川上操六与大寺安纯拟定合击方案。随即率先发动了一次联队级的轮番冲锋,以吸引德意联军的注意力,为大寺安纯师团赢得进军的时间和突然性的保证。
他显然是让这一个个联队送死去的。他自己也知道,德意联军自渡河后根本就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攻击,全部时间都在用于构筑有利的防线上,德军出色的战术素养让这条临时构筑的防线并没有什么疏漏。况且在这样的防线面前,联队级的冲锋,规模算小了。
在曲射炮火,机枪,步枪的交叉火力之下,冲锋者们单薄的身影迅速的一个个倒下,除了尸体之外,日本人什么也没有收获到。随即,调校了炮火参数的德国炮兵火力也迅速的将报复倾泻到了川上操六的防线上,在炮火的攻击下,川上操六知道,他唯一能期待的,就是大寺安纯的包围军力了。
冒着战列舰的海上火力,那是日本方面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陆上的对决,以优势兵力下完成对德意联军的战略合围,根本就是可行的事情。此一战后,尽管不可能为大日本解决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困难,但是为政府那帮蠢蛋争取一些谈判桌上的立场还是有可能的。
出乎他意料的是,兴登堡的德意联军突然停下了攻击的步伐,沿隅田川一线构筑工事,摆出一副不再进军的姿态。
这可让他犯了难,这样一来,隅田川的河流之险,就完全交给了德意联军方面,而来援的大寺安纯师团,反而要面临这一条如今几乎无法克服的防线,即便有前后夹攻之局,但德意联军完全可以用少量兵力来对付后面的大寺安纯师团,而用大部分精力来应付自己的师团。
届时再加上海上的战列舰炮火,甚或还有什么机动部队的夹击,那么身临险境的,反而是驰援而至的大寺安纯师团。
这可如何是好?箭已在弦上,不得不发,从大寺安纯方向传来的消息,他的师团已经派出一个大队的先头部队渡过江户川,向己方靠拢,随后视战局情况,大部队也将放弃江户川防线,与自己合兵。
照如此看来、如今东京东南的由隅田川和江户川交叉构成的方形平原上,已经是德意联军大寺安纯师团共存的情况。而敌军大部已经度过了隅田川,那块原被德意联军所占据的大片土地上,却成了大寺安纯师团的阵地。
此时,德意联军出现的全部都是步兵。会不会有什么机动兵力在等待着大寺安纯的援军呢?川上操六已经无暇多想,随即下令继续发动冲锋,试图将敌军在引入一点,给大寺安纯的援军一点缓冲空间完成渡河夹击。
他的如意算盘打得的确是好,不过兴登堡的第四步兵师及意大利的一个旅始终没有放弃防线,在日军又撂下近千具尸体后,防线始终没有动过。到了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川上操六终于抛开面子上的疙瘩,派遣通讯兵去找寻大寺安纯的主力,通知他们前方可能有陷阱小心前进。
至于通讯兵能否找到大寺安纯,那就不由他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