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节(2/2)
他的手指在桌子上不停地敲击着,我们的谈话从十一时持续到凌晨两点,讲的全部是上面的种种变局和应对策略,当然,危险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的,因为,谁都不知道大英帝国到底会在何时发动报复行动。
而我也向他提出了英国可能会立即采取的报复行动,譬如在巴尔干地区全面帮助塞尔维亚,这个巴尔干地区的新兴强国一向以斯拉夫世界的二哥自居,他们如果得到英国的帮助,迅速就可以与俄罗斯组建起一个合作关系,巴尔干的统一指日可待,而汉堡,柏林,维也纳,君士坦丁堡到巴格达这条线将被拦腰切断。
而科威特落到德国手里又如何?印度洋舰队和东非舰队,红海舰队,部署在这个区域大英帝国的海军有足够的实力应付一切挑战,而这一地区的北方,也就是俄国人的势力范围,在中东,德国有能力同时应付俄国和英国两个国家的战争威胁?
更为重要的是,哪怕中国坚定地与德国结盟,但是两个国家,都需要十几二十年的长期准备,特别是海军,比起大英帝国来,我们与孩童无异。
我只是尽最后的一次努力,如果他们再这样疯狂下去,我只能说对不起,因为即使诱惑再大,也不值得我付出亡国的危险。
德皇自然有他的应对之词,表面上当然不会有什么立场上的变化,但是从他的表情,动作等等方面,我相信他的心理必然会有所变化。德皇的一念,在这一刻,分外的重要。
第三卷241章北京和会
尽管有着自大自狂,敏感而急于证明自己等等诸多方面的缺点,但从个人魅力上来说,威廉二世仍旧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最起码,他绝对不会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伎俩。
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的确是没有考虑过立即就与大英帝国发动全面战争,就这一条,已经足够了。同时,他对参谋部的不满似乎也埋下了基调,在他这样的人的思想中,不会有自己的不是,有问题一定是参谋部没有向他说明一切情况的失误。
恐怕施利芬伯爵有麻烦了,这位徐世昌的不定。
徐世昌也是时候调回国内了,我并不指望他能够从德国学习到多少战略思想,德国的思想永远只适用于德国,他所要学习的只是机制和思维方式而已,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如果能够从中汲取精华,摒弃糟粕,更添上适应中国情况的一套方法,帮我建立起一个总参谋部的机构来,那么我就可以烧高香了。
不过在此之前,有必要把他的官阶提高一点了,他去德国之前只是少将军衔,相当于武职从二品,在中央办事,基本等于地方的一省提督,如果将来让他直接挑梁做一部部堂,恐怕物议又要起来,他身上又有鲜明的聂士成烙印,他我是信得过的,只怕有人拿这个做文章啊。载沣当年张口闭口不就是军中李党,聂党,王党,帝党嘛,虽然载沣现在已经拿下,但是只怕还有人要做文章啊。
当下想定,在车驾上就拟了大意,着杨锐记下明天拟旨明谕天下,以其殄灭民变有功,晋徐世昌三等伯爵,加军部尚书街,作为他大提拔之前的信号。同批晋爵的名单也想定了,琅威利自请去帝国海军大学奉献余生,自然是要加以褒奖的,中国如果能像美国那样,对外国的人才形成规模化的吸引力。这对于帝国的成长将是极有好处的。所以,他也应该与梅巴赫一样。作为一个典型树立起来,给欧洲那些人类的精英看看,中国是一个多么胸怀博大的国家。
所以,琅威利以退役并皇家海军参谋长的身份。晋子爵,荣誉海军中将军街,并加发一枚皇家荣誉成员勋章,以代替过去的赏戴黄带子的荣衔,避免了过去那种不便佩戴的名实不符。如今的勋章可以直接佩戴在军服的勋略表上,金黄色的皇家团龙标志,在左胸上分外醒目。
其余陆军重要将领,诸如王士珍,冯国璋,曹辊等人,以及原载沣集团的赵秉均,驻日军界的代表段祺瑞等人。都有不同等级的封赏,以作为对全国军界的一个势力重新划配。而海军方面,倒是由于指挥官们全部都还都在壮年,新一代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如果这十几年内没有大的海战的话,一战爆发时,将还是靠这一批人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