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节(1/1)
世界政策,至于是否要与不列颠发生战争或是不愉快的事件,这完全取决于贵国。德意志有权利行使自己的权力,这种权力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将它剥夺。先生,希望您能够满意这样的回答。另外,朕将在明年造访大英帝国,无论如何,对于不列颠,朕毫无不敬之意。朕也从来没有设想过要与大英帝国开战。”
宓吉记录了他的言辞。抬头想问下一个问题时,提问权已经交到了一位德国记者的手里,德国记者问的是有关工业援助如何落到实处的问题,并且这样的举动会不会遭到议会和企业主的反对等等。而威廉的回答是议会将完全支持他的决策,至于企业主方面,他将通过一系列的新法律,诸如免税,返税等刺激措施来鼓励工业界向东方移植。而在关键及重点项目上,将会由政府和皇室来说服企业主们,而国家控股的企业更加不成问题。
下一个问题轮到我,仍然是一个德国记者,问题很尖锐,大意是面对德国毫无保留的友谊和帮助,德国能够收获到什么,而中国将如何感谢德国。
我不由微笑起来,看了看威廉,开口道:“中国人有句古语,叫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极。回顾我大清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大英帝国及德意志帝国的帮助,这都是世界人民和五亿中国人民有目共睹的事实。朕的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工业化最关键的时刻,在这样的时间里,德意志帝国伸出了援助之手,这种雪中送炭的行为,尤为让人感动,朕在此郑重承诺,凡是在我大清向前迈进的进程中,提供过帮助的国家,都将收获到五亿中国人的友谊。试问,在哪里还能收获到如此沉重的果实呢?”
在鼓掌声和笑声中,中华时报的记者向我和威廉提出了有关次日行程的寓意问题,这当然是我及教化部的人授意的,在众目睽睽的注视下,中华时报记者黄平甫有些紧张的提问了预先安排好的问题:“皇帝陛下,德王殿下,根据行程安排,明天将会是祭奠英法联军旧战场,请问陛下,是否这样的安排是有什么政治寓意的呢?”
我终于舒了一口气,有意无意的向英国记者聚集的区域扫了一眼,果然那些人全都面露紧张之色,暗中笑了笑,开口道:“绝无此意,只是在制定形成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大英帝国的感受,不过朕细思起来,这样的确会给英国,法国这两个同样与我大清拥有友好关系的国家造成困扰,虽然从公从私来说,我大清都不宜记着过去的那些不愉快,而且这一次去看看,也只是希望体现一下,近些年国家强大了也不能忘记过去积弱的历史的寓意。总之,这与英法两国毫无干系。既然你这里提出来,朕这里就钦裁一下,此项行程,明日便取消了吧。”
英国记者那边隐隐都能听到欢呼声,而身侧的威廉二世却有些怏怏的样子。
我心中暗笑,你老小子不打招呼给我添的麻烦够多了、还你一个吧。
虽是这样想,但还是礼节性的向威廉点头,微笑道:“您说呢?”
威廉当然是点头应允。
希望这样的举动,加上下午的保证,能让英国人那边缓一缓吧。好在他们也还有布尔战争够他们头痛一气。德皇已经在世界各地大撒本钱了,布尔人那边他肯定也作了相当的安排。而中东……
想到这里,突然想起他那支今年起建的公主护卫舰队,将来的母港难道会是科威特?那么目标就是英国的印度洋舰队了?
看来要徐世昌和军情司欧洲局都要下点工夫了。英国人和德国人最近似乎都越来越摸不清了。
第三卷240章夜谈
从汉堡到柏林,从柏林到维也纳,到君士坦丁堡,到巴格达,到科威特,这样的一条线,将整个欧亚大陆一分为二,如果我的推测没有错的话,这条线的东方和西方,德国人都将投入极大的本钱。
地理上已经被一条苏伊士运河与欧亚大陆分离开来的非洲大陆,德国没有任何殖民地,但是显然他们也没有放松开来,布尔人身后很容易能看见德意志的影子。
可以说除了美洲之外,德国人的挑战无所不在。而也许正是由于嗅到了全面战争的味道,美国人缩回了往太平洋伸出的手,将萨摩亚群岛交给了德国人,安心的回到了自家的庭院经营好自己的领地。南部美洲还有很多不安份的因素,前些年在美国海军面前耀武扬威的国家也需要教训,虽然这些地方有着许多的欧洲因素的影响,但是美国人深信,如果世界大战爆发,这里将远离欧洲强权的注意。
德皇威廉二世有关各自大洲的领导国家的表述,并非是无的放矢。德美之间一定有了一定程度的默契,这从美国向德国出借两千九百万美元的外债就能看出。在放弃了萨摩亚群岛岛屿的利益给德国并同时借款两千九百万美元的背后,美国一定得到了德国关于某种事务的承诺。
由此可见,除了一支威廉二世梦寐以求的可以挑战大英帝国海上霸权的强大海军之外,德国几乎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
这也是最近英国应付起来有些捉襟见肘的原因了。
当晚寝殿内,我召来了张之洞,载滢,善耆等人议定当前局势下国家应当采取的应对方略。
国内,特别是陆军界出现的亲德国迹象必须得到控制。德国人并非是国际主义大慈善家,他有他的目的,应当抓住这一时机。抓紧在军队中普及世界形势教育,在目前的儒家思想控制课程之外,额外加入世界局势的内容学习,至于教员人才,就用分配至各部队单位的帝国陆大毕业军官担任。考虑到帝国陆大就是亲德氛围极其严重的场所,所以课程方面,就以客观介绍世界争霸局势为主。而尽量不涉及到倾向性。陆军亲德要完全扭转是完全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个刚刚进入发展期的国家,在心理上对某个强国有所尊崇是很正常的。
陆军亲德的心理因素完全扭转也是不可能。我所要的,就是不要让这团火烧得太热,以免得被德国人牵连进足以埋葬过去发展成果的全面战争里。
而一个参谋制度的建立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家大事需要预做绸缪,像这次德皇的赶鸭子上架,其实早就应该有应对预案提出来供决策层参考地,其余的各个方面,参谋部也早应该有所准备。譬如国家将来发展中的各种政策施行,外交政策的变数,战争准备等等方面。起先的时候肯定是各种方面均有兼顾,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分割出去。
否则如现在一样,最累的人始终是我这个最高级别的独裁者,其他的则是按照官阶大小决定疲累程度。
而在国际上,也要迅速的摸清楚德国集团和英国集团之间的现状及未来走向,迅速判断出战争可能爆发的时间,以及规模将在何种情况下波及中国。眼下中国没有跟任何国家签署共同防卫或者进攻的协定,唯一的一份就是与英国签署的针对俄国的共同防卫协定,但随着英俄关系的解冻,这份条约早已名存实亡。
但威廉二世此次来访,会不会要求签署一份两国共同进攻或是防卫的条款,这还是个变数,照理来说,他没有一开始提出来就不会有了。但是此人神鬼莫测的行事风格,还真叫人不敢完全放下心来。所以,最关键的工作还是要由我来做,首先我要摸清楚他的底牌,他所要做的到底是什么?立即与英国开战我敢百分百肯定就连他都没有想过。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德皇的言行与其说是他本人的主意,不如说是德国参谋部通过某种方法来迎合了德皇的性格,让他自发自觉地做出了这样的举止,而这背后,就是德国军政界,工业界,以及相当部份的容克地主阶级们的迫切需求。
容克地主阶级的代表是陆军,新兴的工业界的代表则是海军,这两种利益现在都需要一个宣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