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节(2/3)
一边是布尔战争要打,一边是中国似乎有迹象表明要投入到德国的怀抱。英国人似乎已经无需考虑太久。
下院中已经有数位议员声言继续以鸦片贸易去摧残盟国人民的身体是不道德的商业获利云云,英国人学会了转弯。
决策层如今面临着两种论调的选择,不管那一种,眼前必须要回收强硬的姿态,以试图瓦解德国和中国这一轮一大一小的两场攻势。首先把布尔战争打完才是正经,否则四十余万人的动员。再灰溜溜地撤兵回来,政府将立即面临垮台的危险。
两种论调的不同是在于未来的走向上而已。一是要从今以后,直接将中国并入德国的同盟国体系应付,因为敌方势力的强大、所以必须要全面对俄罗斯提供帮助,再扶植起日本人,从而对德国和中国形成压力。当然,这也面临着大规模修改已定政策的难题。特别是与中国之间的一系列协议。大批的中国人特别是文官系统要驱离,甚至大批的军火订单要作废,国家将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财政的压力。而且过往近十年在中国培养起来的亲英的官僚阶层,以及中国人心目中的英国的友好形象,全部都要付之东流,一句话,以前的工夫白下了。而且还要耗费更大的力量去扶植俄国和日本两个已经濒临破产的国家,任重而道远。
而第二种则简单多了,在今年的危机过后,要在各个方面与德国全面展开竞争,包括拉拢中国,这个有着巨大潜力和人口的国家,哪怕是中立,都要好过站到德国那一边去。面对两个国家实力与自己相差无几的敌人的联合对抗,英国无力承受,这个世界也无力承受。长年的对抗将导致世界经济形势的低迷,谁也无力承受这种压力。
一本本厚厚的策略研究和假设的政治读本,被送入到了内阁和白金汉宫。英国人需要尽快从这两种方案里挑选出一种。
不管怎么说,布尔战争还是要打,否则大军白动员了。于是,前方打仗,后方紧急商讨对策,这便是英国近半年的主旋律。
但是他们的决心还是下得迟了。在他们为着国际的局势而犯愁的同时,布尔人却发动了抢先攻击,他们开了第一枪,以弥补自己实力和兵力上的不足。而且效果还很好。
九万人的布尔人军队,兵分三路,趁着英军立足未稳,还不太适应环境和气候的时机,在科伦索,斯托姆贝赫及马格斯方丹三条战线上,向准备不足的英军防线发动了猛攻。
获得了德国帮助的布尔军队气势如虹,反而是英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如果不是英军的新式防御设计——机枪,铁丝网,壕沟的防御体系,他们的损失绝不止死伤四千人这么简单。面对装备同样精良的对手,大英帝国的陆军并没有能力展现出与他们海军那样的威严和荣耀。
英军指挥官威诺比少持颜面尽失,等待着他的,绝非什么好的结果。被替换或是挽回颜面,是他为数不多的选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