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光绪中华 > 第345节

第345节(1/1)

目录

运输成本的计算,以及雇用民间商家的钱,被服御寒物资,飞艇的消耗等等也要一千七八百万两。

这些都是战争的直接开销,用在军队上的钱又何止这个数?载沣的军改别看风光,但是也是花钱的大户,安抚军队也要用钱,不然被刷下来的那些人,早晚是要出乱子。军费直接开支是两千二百万两,加上这些就要突破三千万。这样算起来,这一年度的军费总开支就按进八千万两白银了,算起来这是我刚来到这个时代的一年政府总收入了,占到财政总支出的百分之七十多,快赶上当年疯狂的日本人了。

当然,岁入可不能全部用于军事上面。全国各地的教育基建全部是白花花的银子,这些是硬件。软件还有雇请教师,全国学童的中午和部分住校学生的晚间用餐费用,以及给各地蒙学的私塾先生的扫盲补贴,这些都是教育部明文要付给他们的钱,教育这部分一年的开销也要近两千万两。算起来这一年光是军事和教育,这两头就快把岁入花完了。

工业的基建还在继续铺摊子,陕西的延长油矿又扩建、卢汉铁路的兴建、上海的铁厂、大连的船厂和大修厂,这些都是国家的工程项目,每一项都是由工商部直接拨银过去的,这又是近三千万两。

当然,要算钱。今年肯定是亏的一塌糊涂,政府赤字据我的保守估计也要在五千万两左右,今年算是把前几年有的那点积蓄全部花光了。我内帑里也拿了一点出来,算是勉强撑过了这一年。

所以,今年的赐宴就没有去年那个规模了。一方面还在打仗,不宜太过奢侈,另一方面藩属国的君主也没有到齐,天海和暹罗就没有来,他们的国家也正在关键时刻,只是派了个使者过来送了点贡品。而我的回礼当然也不能少了,还是照去年的例额外又多加了一点。这方面绝对不能小气要省钱也不在这上面省。

当然,帐也不是那么算的,花出去的钱并没有像往年那样流落外国,全部都是花在国内,后勤上花的钱,不就造就了北方一批发了大财的商号吗?还有各种基建项目的兴建,这些成本的投出,往后总还是收得回来,而且也带动了周边民间,要说到教育,那就是更不用说了,没有教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教育就是应该亏钱的,一个国家要是靠教育来挣老百姓那点钱,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总的来说这些都还是好事,以前欠的太多了,总要慢慢的往上补,所以今年花钱多了点,我也不是太在意,在这个全面追求填补以前缺憾的时间段里,前几年的财政,赤字是必然的。

但是,毕竟钱不够花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这个状况还是给了我不少压力。以此为契机,1898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四年的头等大事,就是在谋求与俄国暂时和解的同时,开始发行新币,这个事情其实是拖了一段时间了,因为每次要进行的时候,政局和国家情势都不太稳定,而且经验也有所不足,而币制改革这种事情,是对内政有很大影响的,一个不慎就会出乱子。

所以,这一次的币制改革我打算用一个超长的双币共同流通时间来缓慢进行。这件事在盛宣怀的主持下,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也在批阅过之后提出了几点意见交由他们修改,在年末批准后,在二十四年正式开始施行。

新币的发行只是新增了一种流通货币——银元,以我的侧面像为银币的正面,上下分别用中文表示光绪二十四年和阿拉伯数字1898,背面则是一个祥云团龙的图案,下方用汉字标写大清皇家银行字样,等价一百个制钱。首批宝源局已经在光绪二十三年分别在北京宝源局和江宁铸币厂铸造了一亿枚,等价为一百亿枚制钱,此时由于一年未铸发新的制钱,所以通货是有点紧缩的,而且出现了银贱钱贵的现象,一两银子只能换到七百七十几枚制钱(真实历史中,光绪十五年的数据是850个制钱,但官方比价不是)。这批钱大约是一千多万两白银,虽然对于庞大的经济总量来说这几乎不值一提,但是这是一个逐步淘汰的过程,以三年的双币制期间计算,大约能够算出三年后的社会货币总量约在十三亿两白银也就是一百亿银元左右,在三年的期间里,要再发行这么多的银元出来,逐步与官银相取代。但是要是直接将这么多的银元投入货币市场,那么因为是双币制,所以立即就等于是货币膨胀了百分之百,这对于经济安全来说是致命的。再说我也没有那么多的金属银来铸造银元,所以,只能以微量来逐步承代。

这几项现象,都是对发行新币的倒好现象,所以,在颁行新币的诏书中。除了声明新币地稳定性由皇家保证不容置疑之外,还申明了金属银在流通中的有效性期限是三年,同时宣布正式停止铸造官银。原有的各铸银州府,将派出专门机构,在全国若干个区域内以新币回购流通领域内的官银,以三年的期限到期为止,将禁止一切金属银和金属金在货币市场上的流通。天下臣民一体见证。若有籍此机会囤积银两以牟利者,一经告发,严惩不怠云云。

同时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免了以往中国经济对银本位的过度依赖,因为中国本身产银量并不多,并不足以影响到这个巨大的经济体。所以,对外来银两的需求就更为严重,而近几十年来由于大量的外购商品,银两流出更为严重,通缩是早就存在了的现象。但是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见识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来改变这个现象。当时我这可怜的一点点经济知识都几乎没有人有个基本的概念,只是知道一枚制钱有的地方能买三个馒头,有的地方就只能买一个。有的地方譬如山西,二两银子一年的收入已经是下层老百姓中不错的了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币会不会有人抗拒,会不会有人使坏,这都是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还要请外国帮助铸币,本国的铸造能力还是不足的,三年时间里要铸造一百亿枚银币,实在是有些难了。这里面还有一个经济安全问题,管理也是一门大学问。

银币的成分也有学问,加入什么样的金属,多少比例的什么金属,才能弄出又划算又好看的银币来,中国人图个光鲜,你一个土不啦呢灰不溜秋的银币拿出去,使的人都觉着丢人,谁会爱用?当然,一两银子一定要铸造出不止十三枚银币来,政府这个生意才划算,才不会造成更大的赤字。

没有一个就是保证金的问题,从黄金城秘密运送到北京的数吨黄金经过海路和陆路,由载洸亲自统领禁卫军远赴黄金城押运回户部国库,所有人只知道这运的东西非同小可,但知道运的是什么的只是寥寥数人而已。凤翔统理黄合城事务,他的财产也在密切监视之列,金子是个好东西,人人都想要,在黄金城的那支部队,我所知道的发了财的人不少,但是我也不想追究,在那个东西面前,不犯错的人恐怕真得不多。

有了黄金作储备保证金,再辅之以缓慢流通新币回购旧币,日子久了,老百姓用习惯了,慢慢的就会接受这种新币,我的渐进式货币改革也慢慢的跨出了第一步。

当然,黄金还有另一个用处,就是在国际市场上出售了一些,一部分用来给阿姆斯特朗公司充作货款,一方面也给国库一点银子垫底,我内帑又拨了两千万两给户部,可以算是有了一点保证了。

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为了平息通货紧缩的现状,增发银币势必是势在必行,货币改革改好了,可以给经济起飞更多的动力,经济的腾飞和教育军事工业工业的起步也是密切相关,这几样都弄好了,我的国家不说其他的,世界前四还是跑不了的。英美德中,预计一九一零年代即将开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的国家还是那个可怜巴巴的弱国吗?德国人还会不远万里给某孙姓要人送来两百万马克来请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斡旋让中国不要对德国开战么?他欣然收下之后办事未成一怒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