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1/3)
时书生,原想一笔在手胸怀神州,为国家提三尺剑建不世功名,现在想来,臣愚昧狂悖之至。咸丰二年长毛匪乱,臣有幸托庇于曾文正公门下,提一军破赣匪,制百舟于川中,亦算是为大清略建功勋,蒙先帝恩宠,授翰林院编修,又屡蒙外派,由此见洋船洋枪洋炮,臣遂一心洋务。光绪元年,臣奉谕使英,野儒苛联责备。臣死志已萌,去父母之邦,事鬼夷。嘿,谁又知臣全心体国,谁知……”
“朕知道,朕知道你郭嵩焘。”我眼圈也是一红,这老人一辈子蒙受了无数的骂名,谁又知道他的苦衷呢?
“皇上圣明。”郭嵩焘坚持不理会我让他起来的手势,依旧跪在地下,磕头道:“皇上亲政以来,大清气象日新,臣虽处于夷邦亦心甚慰然,大清中兴,中兴有望啊!”郭嵩焘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来,又是一阵咳嗽,歉意地笑了笑道:“如此臣死得其所,死得其所。臣不敢去父母之邦,死……也想回来死在桑梓,臣是湖南湘阴人,此次归来,臣为大清办了最后一件事,不敢乞赏……”说到这里,长长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苦笑道:“亦惧讥谗不敢归乡,但总算是死在父母之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郭嵩焘郑重的又行了一遍礼,抬起头来拭去泪水道:“臣命不久矣,臣告退……”
我怔怔地挥了挥手,呆呆地看着他老迈瘦弱的身影一步步艰难地走出大殿,再也忍不住,起身追上了他,招呼了寇连才,一起搀扶着郭嵩焘出乾清门,一直送到他的轿子前。这才仰脸望天,长叹了一口气。
“皇上。”郭嵩焘脸上泛着安详的微笑,淡淡道:“臣能蒙皇上亲手扶持,臣虽百死亦无憾矣。翁师傅他们也老了,虽说道不同,但臣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皇上就莫记怪他们了吧。”
我看着他点了点头,挥手让轿夫起轿。(真实历史郭在1879年已经被斥逐归乡,本书略有修改。)
在宫中平息了很久,郭嵩焘的故事是以前知道的,所以才会那么动感情,他这为大清所作的最后一件事情到底重要到何种程度,我还真的应该亲自去刑部一趟才是。
梅塞施米特被送到刑部天牢暂时羁押是我的旨意,这个人如果被有心人注意到捅到德国人那里,后果是非同小可的。事实上英国人已经是语含威胁了,欧格讷的意思很明显,如果不把这个人交给他们,很自然的英国就将把消息透露给德国方面。
我当然不是容易受到威胁的人,但是轻易的开罪英德两国也不是明智的做法,这件事情必须得到一个妥善的处理才行。这也是我短短几天内第二百次在刑部的特别羁押室审问外国犯人的原因。
受我的指示,梅塞施米特在狱中得到了良好的照顾,尽管那一头蓬乱的头发看上去有些扎眼,但是明显脸色看上去不像受苦的样子。
我是以天子的身份见他的,这已经是格外的恩宠了,当善耆要求他跪下磕头的时候我还特别加恩示意算了,但是梅塞施米特依旧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略有些忧伤的脸上呈现出一种不羁的笑意,看着我点头道:“您真的是皇帝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