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2/2)
我一愣,这李莲英,好大的胆子!也许是我脸上凶光毕露,寇连才毕竟是个孩子,眼泪直往下流,浑身颤抖。
我回复过来,命他起来,宽慰道:“朕不是怪你。你跟朕坦白,这很好。朕不加罪与你,不过,你这次如何回话?”
“奴才的心是向着皇上的,万岁爷明鉴!奴才本就不想来,但李公公总说不来就把我赶出去,奴才不能不来啊。”寇连才哭诉道。
我突然想起一个人,心中一振,又问他道:“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奴才寇连才。”
寇连才,寇连才,是了,清末的爱国小太监,因上书慈禧谏言归政光绪帝而被慈禧处死。却没想到会在这见到他。希望他没有改变初衷才好。
我点了点头,和颜悦色地对他说道:“好了,朕说了不加罪与你,也相信你。不过,朕却要你回去说朕正与翁师傅说话,商议修园子经费一事。你可知道了?而且,今后你也要常来,李公公叫你来,你就来,该怎么说朕会教你。知道了?”
寇连才止住哭泣,点头道:“奴才知道了,奴才誓死效忠皇上!”
寇连才去后,翁同龢看着他的背影良久,才回头对我说道:“愿天佑皇上,若此人果真效忠,皇上也加多了一分安全,臣也少一分担忧!”
我哈哈大笑道:“天自然佑朕!朕乃天子!天不佑朕却佑谁?”
翁同龢看着我,目光中充满敬畏。
第一卷008章醇王府
与翁同龢谈了一下午,看了看书房内的西洋钟,已是下午三点了。翁同龢退去后,我一个人在书房呆了一阵,想着千头万绪从何处理起才好。
以前曾与朋友争论过光绪朝变法的事情,朋友都认为如果袁世凯不背叛光绪,中国将会走上一条光辉的道路。这个观点我是部分赞同的,因为我觉得戊戌变法走的是一条比较正确的道路。君主立宪,也比较适合当时中国人的皇权思想。但是细细想来,如果袁世凯不背叛,就真的会变法成功吗?
未必吧?在我看来,那是幼稚的历史观,从后来袁世凯的举动来看,他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如果按照谭嗣同的设想,袁世凯兵围慈禧,荡除顽固守旧势力后,他的地位又岂是康有为梁启超之辈可以控制的?接下来的不会太长时间里,袁世凯肯定会攫取大权,然后逼光绪禅位,中国,还不是要走上那个洪宪皇朝?然后接下来护法战争什么的……继续上演。
固然一些偶然的因素会改变历史的轨迹,但是,改变不了方向吧。我这样想着,深深叹了口气。如果北洋水师击败日本舰队,如果八国联军被尽歼在京津之间……这样的如果还有很多很多。但是那样,国家就能够一下子强大吗?不能。就像我常说的那样,人生是单向的,历史同样如此。
眼前我就有这样的改变国家命运的机会,又从何处入手呢?短短的半小时时间内,我给自己定下了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站稳脚跟,培植起自己的帝党势力,削弱后党势力;第二步,诛慈禧。绝对不能让她活那么久,那是中国最大的灾难;而第三步呢,就是强国强军,改变这晚清的世界弱国形象。
这三步,哪步都不容易,而且,也不是顺序进行的,完全可以同时进行。我想了想,要培植自己的势力,最亲近的,莫过于我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奕譞了,而现在,正有一个机会,醇亲王看上去身体很是不好……
当晚仍是在钟粹宫皇后那里过夜,毕竟隆裕是我来这里后的第一个女人,珍妃什么的我又没见过,对隆裕也没那么讨厌,更况且,讨好她对我的地位有百益而无一害,果然我连去两日,她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对于我来说,北京是个陌生的地方,第二天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