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节(1/2)
明朗了,若再得一个他这样的人助力,也是一件难能可贵之事情。毕竟,李彦直是当下整个帝国最大的实权派,像高拱这样有政治才能而无权力资源的人向他靠拢本是十分自然的事。两者若能结合,那倒是相得益彰。
最后,李彦直终于开口了:
“肃卿,你这话……是实话啊……”
高拱虽然表面镇静,心里其实也如吊在空中,听到这句话才放下心来,知道从这一句话开始,自己就可以与李彦直探讨一些深入的话了,若是处理得好,自己将有望成为这个新利益集团中的极重要一员!
“不过,”李彦直说道:“你方才这样的说法,我能否认为你是在劝进呢?”
“当然不是!”高拱道:“拱只是希望都督你不要被虚名所牵绊,行事处断,当为则为。若有两全之法,当然最好,若无两全之法,则不得已而求其次,一时污名不算什么。只不过,自有内阁以来,天子本已可无为之治天下!都督若是想做有为之人,未必需要做天子!”
李彦直听了这话心中喝彩,高拱又说:“只是这天下之人,趋利而来,趋权而来,皇帝的名份仍然有颠倒乾坤之大力量,只要这大力量一天,都督不登基便有大危险。”
这句话,却又像在劝李彦直做皇帝了,高拱的前后言语似乎矛盾,但其实正因其矛盾,李彦直反而觉得他讲了真话。中国社会发展到唐宋便已变得极为庞杂,再到明朝更已不是简单地复制秦汉政治制度就能适应这个社会了,大明的政治体制发展到了如今,确实已冲到大变革的关口上,掌握实权的李彦直做不做这皇帝,已不全看他个人的野心了。
朱元璋有驱逐胡虏、兴复汉室之大功,其得天下那是堂堂正正,非李彦直以权谋窃据所能比拟,李彦直若继续像现在这样,以权谋窃天下而为天下,那么事情也许还可以继续下去,但他若是露出窃天下而为私的意思,只怕反扑的浪潮就会汹涌而至。虽说李彦直或许也能以暴力手段使官民一时屈服,但那终究不可长久。开国强君朱元璋在登基之后所设立的君主独裁体制是何等的严密,而其继承者朱棣的手段又是何等的高明残酷,但不出三代,太祖所开创、成祖所发展的体制便被文官们明挖暗掘地瓦解殆尽,到了后来明朝君主权谋稍逊者便被文官们玩弄于鼓掌之中。
因此这件事情如何选择,对李彦直来说正是两难,中间有许多老大的麻烦没能解开,若高拱能几句话就解决,那才是不正常呢。
“这件事情,咱们看形势的进展慢慢商量吧。”李彦直说:“眼下先处理好漕银的事。”
这句“咱们慢慢商量”等于是默认了以后会继续高拱讨论这件事,能和李彦直谈论这件事的,高拱乃是第一人,这却是一个看似寻常,其实极不寻常的“特权”了。
他将圣旨递给了李彦直,说:“圣旨之中,必是让都督设法将江南赋税平安运到天津,此事都督做起来应该不难。至于朝廷那边,自有高某周旋。”
李彦直说道:“我如今只要名正言顺,什么事情都做得成,只是这件事情一做,那就是断了南京方面的生路!太上皇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发大火的。”
高拱冷笑起来,当然不是对李彦直的冷笑,而是对南京方面的冷笑:“这半年来南京穷苦,无钱可用,对南直隶的卫所兵将,不过靠着恩威羁縻,乱封官职而已,既无法犒赏以练精兵,又无出类拔萃之战将,如何是都督的对手?漕银一断,所有人便都知道南京大势已去,那时北京再下一纸诏书,都督拥兵而进,南京可不战而定!”
李彦直点头道:“不错,只是这南京我实在不想去,到时候就有劳肃卿帮我走一趟吧。”
去南京并无危险,可那是扮演大花脸,要逼嘉靖捉严嵩的,李彦直自己不想干这件事情,但高拱却知接这个差事能让李彦直增加对自己的信任,便欣然应诺。
隆庆元年,春,正当陈思美准备接掌这一年的第一批漕银漕粮时,北京忽然掷下圣旨,说今春运河缺水,江南的赋税改由李彦直统筹运往北京。
运河缺水?
运河没缺水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