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节(1/2)
这个队伍中他是一个渔民,不是很习惯这种行军。
“放心,不会迷路的。”另外一名偏将吴牛经验很足,很有信心地说:“当年我和大公子、三公子在福建、江西、广东之间交界的山路里一逛就是一两个月,那边那种地势深入数百里,也没什么事情,这个岛能有多大?还怕迷路!”
一个土著将领苏里说:“是啊,不怕的,一定能走出去。”
李介嘿了一声说:“走出去是一定能走出去,就怕误了战期。”
不想到了第二天,他们就看见了一片不小的营寨,小将李义弘兴冲冲跑来说:“又看见一个部落了,我们去打听打听这里已经到了哪里!”走得近些,才看清那个营寨依地势用篱笆围出了直径三十几步的一片靠山寨子,寨子里有草屋,还有瞭望台,李介望见了说:“这个部落不小,看来怕不有一二百人。”
一二百人其实很少,但在大员这样的村落却又不算小了。
就要派人前去交涉,李义弘忽咦了一声,说:“不对啊!大家看那个屋子……”他指着一件茅屋,屋顶上竟飘着一支旗帜,上面写着个“周”字:“怎么有个汉字?”
李介也呆了一下,他已认出那旗帜虽然破旧,却是机兵团的制式,是基层将领的旗号,他心想莫非是鸡笼沦陷之后军中物件散落丢弃,被这个部族的土著拿了来当装饰?
蔡三水却说:“不会是王直他们的人吧?”这个猜测却也有可能——若是这样那就不能派人去交涉了,一交涉就得露底。
这时李义弘灵机一动,说:“要不让苏里带人扮作土著蛮人去攻打,一打之下,寨子里的人一定出来迎战,他们一迎战,底子不就漏了?若其实也是山地土著,那我们就出面说是一场误会,设法和他们言好,若是海贼,就让苏里撤退,对方以为只是土著蛮人来骚扰多半不会注意什么。万一那是自己人,那事情就更好办了。”
李介一听赞道:“好主意!”
便派苏里带了一百多个山地原住民,脱了机兵战袍,拿了土制弓箭,持了长矛到寨前呼喝。
瞭望台上守卫望见赶紧示警,寨内动了起来,一队约三十多人的机兵开了出来迎战,出寨后盾牌在前,跟着有几个大嗓门用各种山民语言叫嚷着:“是哪一部的朋友?我们只是在这里结寨躲避海贼,没有侵犯的意思。你们来这里干什么?”
这种衣饰、这种队列、这种战法、这种对待山地土著来袭时的规矩,全都证明了这支队伍乃是“自己人”!
蔡三水大喜,跑出来叫道:“收兵,收兵!”又对寨里出来的机兵叫道:“寨子里是哪一部的兄弟?归谁统属?”
领头那将领听了先是一奇,跟着听蔡三水言语对路,便回应道:“我是鸡笼寨的留守代舶主周阿奇。对面来的是南大员的兄弟吗?”说到后来语声已经有些颤抖了。
原来这周奇本是鸡笼寨中的留守将领,破山来袭之际,他退避不及,无法从海路撤退,只好带领了残兵败将,深入到此处驻扎,守到如今。
李介出列道:“周奇,我好像听牧民提起过。”
他不认得周奇,周奇却认得他,当场大叫起来:“二公子!是二公子啊!兄弟们!兄弟们!还有寨子里的!都快出来啊!二公子来了!二公子来了!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就知道,那些贼寇凶得了多久!”
第二十章逃东瀛
小琉球头惊涛拍岸,如卷层雪,但王直此刻却全没心情欣赏这壮丽景色。
“北桑的形势怎么样了?”
“官军还没什么动静。”
尽管是好消息,但这只是苟安,王直哪里知道李彦直接下来要采取什么措施呢。
南面对南大员的进攻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北面的防线又岌岌可危,更可怕的是,王直完全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两天前,王清溪的旧部给他送来了一封招降书信,但不是给王直的而是给破山的,虽然破山当众烧掉了信件,可毛海峰等却还是不免心生疑窦:现在王直和破山虽然联军,但名义上王直仍然是老大,李彦直送招降书来,为什么不给王直而要给破山?
尽管王直心里明白,自己这个掳掠过嘉靖皇帝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官方原谅的,他唯一的生路就是把大明搞乱,若搞不乱这个天下,剩下的就只有流亡或者受死,再没有第三条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