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陆海巨宦 > 第265节

第265节(1/1)

目录

他这句话说的虽然是“于谦”,李彦直却一听就知道说的是自己,便道:“愿闻其详。”

严世蕃道:“陛下曾说,土木堡之役,国家有颠覆之危,于谦临危应变,实有匡扶社稷之功,实际上并无不忠之处,后来英宗皇帝虽然重掌大宝,但在处置于谦一事上,却做错了。”

李彦直心里一呆:“难道老皇帝留严世蕃在这里,除了要他打点震慑海州官员之外,还有让他来笼络我?”在这样险恶的局势下,若只留个太监在这里传话,无论嘉靖许下什么诺言,都无法取信于李彦直的。“难道老皇帝到现在还弄不清楚我们的立场?我对他来说乃是不赦之叛臣啊!还是说……他没有多少其它的选择了?”想到这一点,李彦直心中为之一宽:“或许老皇帝手中的牌,没我方才想到的那么多。”

“那么……”他问:“陛下的意思,是应该赦免于谦的罪过了?”

“不但是赦免,”严世蕃道:“而且还要大大的表彰。”

李彦直心想:“老皇帝要给我甜头了,看来还真有笼络我的意思。”忽然想起了蒙古犯京之时嘉靖严嵩的仓皇无策:“是了!老皇帝和严嵩虽然厉害,但他们长于权谋,而短于实务——这几个人说到在朝堂上玩弄权谋,或许我也不是对手。但他们内不擅治国,外不擅用兵。我慑于他们往日的权谋能力,刚才又被独眼龙误导,可把老皇帝和严嵩他们高估了!”又想:“海上大军,总得两三日才能到。此次随我来的陆上部队不多,京畿大部队要开动调到这里来,那也不是十天半月的事情,南京方面卫所官兵当有五万到八万人,如果老皇帝已在南京站稳,我眼下这点兵马,未必能够取胜。万一一战不胜,天下人心浮动,那我等就大势去矣!若是陷入纠缠,就算最后我能占据上风,但破山、王直在浙江、福建从容布局,那对我们也将大大不利——至少会留下极大后患。此事要么速战速决,要么调整先后缓急的顺序,避免两线作战才好!”

这时见严世蕃正等着他接腔,心想:“且顺他的话说以说,若老皇帝给我的好处越多,就说明他的心越虚!”口中便叹道:“可是陛下这也是事后论事,若放在当年,在夺门之变成功之前,纵然英宗皇帝信任于谦,于尚书也未必能信任英宗皇帝啊。”这句话,竟是在向严世蕃要条件了。

严世蕃眉毛一扬,笑道:“关于这一点,李都督可多虑了。”便伸手往袖袋里一掏,似乎要摸出什么东西来。

李彦直见了他这神情、这动作,反而心下大定。

第四章三奇策

走出刘府大门,李彦直忽然有一个感觉:严世蕃好像变得有些愚蠢。

但很快地他又自己否定了这个看法:不是严世蕃变愚蠢了,而是时局变了,而严世蕃却还没跟上了,所以他的一些奇谋就变成了笑话。

“我似乎在北京呆得太久,以至于某方面的思维有些僵化了。”

“我心中所忌惮的严世蕃,是大明体制与权威还很完整时的严世蕃啊,现在局势已经大变,我内心却还留存着对他、对老皇帝、对这整个体制和权威的畏惧感。”

“可是这个体制已经被我打坏了一角了啊,权威也被削弱了,现在反而是打破这个体制、削弱这个权威的我还没适应。”

“我也许该调适一下自己了,这里已经不是北京了,严世蕃能用武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李彦直想。

风启回来了,向李彦直报告没找到嘉靖的消息,李彦直也将方才与严世蕃的谈论说了,风启顿足道:“早知如此,当初我们就该早些南下!”

“我们可以么?”李彦直道:“我在北京时,虽然未曾直接干政,但大臣言官们会顾虑到我的存在,想到只有徐师能压得住我,朝议决断之时,会把这个也算计在内,所以徐师能这么顺利,和我在北京是有关的。若当时北京未定我就走,少了军方的无声支持,以徐师的年资地位,只怕短时间内压不住北京,那反而会在北京留下后患的。不过这些都过去了,现在……”说到这里他微微一笑:“你看看这是什么。”便取出一份东西来。

风启打开一看,脸上浮现出惊诧之色:“这……这……这算是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么?”

“哈哈,哈哈,大概算吧。”此刻李彦直脸上已经尽扫初闻嘉靖奔南京时的抑郁,露出欣然的笑容来:“不止如此,老皇帝可是给了我许多承诺了,不过他这样做,反而坐实了我的猜测——老皇帝就算已经控制了南京,现在应该也还有极大的隐患!所以才不得不试着来拉拢我——哪怕是希望渺茫。”

风启沉吟片刻,说道:“他手里没有精兵,钱粮。”

李彦直微微颔首,说明他和风启想到一处去了。

这两年李彦直任职兵部,深知大明卫所官兵的堕落并不局限于京畿附近,南方卫所的腐败程度与北方不相上下,这次北京遭劫暴露了北京没有精兵强将,是果不是因,不过是把窗户纸捅破罢了。北京既然没有精兵,南京自然也就很可能没有,所以徐鹏举纵然能够号召来数万卫所大军,但兵多而不精,临战之际能起多大的作用却也难说。

又因秋税已经北运,所以南京此刻不但没精兵,而且没钱粮,李彦直道:“江南虽然富得流油,但老皇帝现在急需收买人心,他若要税外加饷,农民就会对他离心,他若要富家拿出钱来,士商就会离心。他若纵容军队劫掠,天下都会离心,所以老皇帝的处境其实也蛮艰难的。”

风启道:“既然如此,不如等南下大军集结完毕,我们就直接挥师攻取南京吧。”

李彦直却道:“不,那样做是对小皇上最有利,对徐恩师次有利,对我们却有利有弊。卫所官兵虽弱,却是本地作战,打防守,有长江天险与石头城的地利可依,江南士大夫的人心向背暂时又还不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贸贸然攻过去,也不能保证必胜,而且我们一把精力放在南京这边,就没法处理海上的事情了!那样岂不就落入破山的圈套中去了?我们当前更要做的,第一是利用种种混乱练兵,把我们的各种部队整合成大明最强的精兵,第二是设法控制东南的金钱命脉。接下来几个月北京和南京会有一轮名分上的大吵,咱们且不管他,且把上海天津抓在手里,练兵、敛财,等他们吵到要动手了,咱们再出手。戚继光来了吗?”

嘉靖前往南京的消息是以六百里加急火速传往北京,徐阶接到消息后大吃一惊,马上去了徐鹏举海军左都督衔,迁李彦直为左都督,又增益他的兵权,甚至密令他赶紧下南京——当然,这份密令不是正式公文。然而李彦直接到密令之后却没有冒险南下进攻南京,反而在海州好整以暇地统合海陆军队。

戚继光和他所率领的后续部队,要到第四日才进入海州城,第一拨海路先锋也到达了。这时嘉靖入南京的消息已经传开,海盗们听到消息跃跃欲试,都想打完了北京城,再到南京去逛逛也不错,戚继光这一派将领却颇怀隐忧。李彦直让他们去打俺答、打海贼,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奉命,但要让他们去打嘉靖这个“太上皇”,他们未必会抗命,但心里难保没有疙瘩了。风启察觉到他们这样的想法,心道:“都督所谋甚当,若是真驱遣他们去攻打南京,只怕我军亦有隐忧。”

李彦直就在海州升帐,诸将个个脸色沉重,只是一时都不敢开口,最后才由戚继光问李彦直是否准备“前往南京”。这“前往”一词用得也算委婉了,李彦直睨了诸将一眼,用一种训斥的语气大声说道:“咱们是国家的军队!为国捍边、为民除贼才是我们的份内事,至于皇帝的家事,管那么多干什么!”

诸将一听,全都直了直背脊,心头都是一震。武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