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2/3)
此刻的大员岛上,除了绝足不敢下海——甚至不敢靠近海边的山地居民外,也有了为数难以统计的福、潮移民,人口密度与从事的职业和澎湖岛相仿佛,也是以渔农为生,并有若干不成气候的盗窟。那些打渔的贫民大多没好船,那些耕地的有的还停留在刀耕火种阶段,那些强盗则比澎湖岛的强盗更穷、更弱——这个时代最有前途的海盗巢穴是双屿、浯屿、南澳、黄岩这样靠近大陆的海岛,大员离大陆相对来说远了一些,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小股的海盗在这里只能等待着有恰好从海峡东侧经过的小商队——大的船队他们也是不敢动的。
在这个满海洋都是无主岛屿的时代,大员的重要性暂时还未被发现——相对于明初来说也可以说其重要性已被遗忘。但是李彦直却没有遗忘。
“拿下它吧,拿下它吧!”这对李彦直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取得大员是如此的容易,不过,拿下它以后有什么用处呢?
长远来说肯定是有大用的,可就眼前而论,这座海岛实在是太荒芜了,开发起来至少要用十年的光阴!尽管在上辈子几代领袖都惦记着它,但在这个时间段里,李彦直可不想就跑到这座荒岛上呼吸瘴疠。
“还是放放吧。反正它又不会跑。或许是留下一个肯在这里吃苦的,先打下一点基础。”李彦直想:“不过在此之前,却还要把这座宝岛搜一遍再说。也许那帮倭寇就躲在那里呢!”
大员的幅员可就比澎湖大多了,港湾众多,地形复杂,而且倭寇既可能躲在某个港湾中,则相应的准备也需要更加充分。在与吴平、王牧民等会商之后,李彦直决定将澎湖作为搜索倭寇的基地。
“那样我们就要先把澎湖列岛清理一遍,并建造一些工事。”吴平道:“可是这样非骚扰到原来已有的澎湖九寨不可。”工事一起,给当地居民带来影响在所难免,尤其是澎湖岛上最合适立寨的地点上又刚好也有一座寨子。“三公子你之前才答应不骚扰他们,若马上就出尔反尔,会让我们失信的。”
李彦直却笑了一笑,说道:“若要起工事,和他们发生联系是一定的,却不一定是骚扰。至于那座寨子,可以把它买下来。”
当日就知会诸岛渔民:李孝廉要建造灯塔诸物,以便为澎湖的渔民船只导航,想招募人手打工,愿意来的到澎湖岛妈祖庙前报到,逐日计算工钱。那工钱若放在泉州、月港那算是较低的薪水,可放在澎湖,那笔收入却比出去打鱼好多了——澎湖的渔业没有对外的贸易联系,所以只是内部消化,打了自己吃,根本不值钱。反正那么多的闲置劳动力,闲着也是闲着,便有人抱着试试的念头来应征,第一日的工作也不过是搬搬抬抬,虽然有些累,但到了黄昏却一个人领到了三斤杂粮和两个铜钱,而且中午还有一顿饱饭吃。
“那个孝廉果然说话算话!”
消息传开以后,到第二天,来应征劳力的人数便比第一天多了五倍,到第三天,来应征的人数又翻了一番!可李彦直却用不了那么多人,于是诸寨反而为此争吵起来,都嚷着争着要来给李孝廉打工。李彦直为平息纠纷,便派人到各寨去,按照相应的人口比例抽选青壮年募佣,一共雇佣了三百八十名壮丁。跟着又出了五千钱,问澎湖岛上那个占了要紧地方的寨主买他们的地,那个寨主拿到了铜钱后就欢天喜地鼓励着寨众搬家去了——那不过是二十几间破屋子,只要费上个把月功夫,搭建起来容易得很,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值钱。
“那个李孝廉真是好官啊。让我们干活居然还给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