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节(2/2)
援军将领是晏石,人称石头,以前是张岱的亲兵队长,现在已经提到了千总官。见了武清守军千总梁少文,晏石说道:“大人欲取京师,兵力不足,但仍然叫我带两千人来救,大人说咱们的人不会丢下自己兄弟。”
梁少文热泪盈眶,跪倒于地,仰头喊道:“大人……”
众军趁势大呼万岁。
不出两个时辰,赵谦军轻兵急行军赶到京师外城,城门紧闭,京师已经戒严。
赵谦不管三七二十一,即下令全军抵近护城河。
城头上大呼小叫,狼烟四起,清军调集军队上城布防。因赵谦军已冲到城下,是大炮的死角,无法用炮轰击赵谦军。
明军一部在城下组成密集阵形,分批对城头轮射,城头的清军被压得抬不起头来。赵谦带的步军是水师一部,尽是水手,又是轻装,很多人直接跳进护城河中,游到城下,用梯子攀绳往上爬。
清军想用弓箭还击,刚一冒头就被弹雨扫成蜂窝眼,栽倒下来。只得用砖石木棒向城下乱抛下城楼,因城上兵力稀疏,效果不大,砸死了赵谦几个人。
守城清军急忙派出骑兵,从西门出城,向多尔衮求救。因赵谦不是围成,只是强攻,他们从其他地方出城十分方便。
因多尔衮在张岱军的西边,而赵谦率军从东边绕过去的,多尔衮并没有料到明军会在双方交战时,居然去攻城,接到京师告急的消息后,大吃一惊,完全不敢相信。
“你看清楚了,是明军?”三十二岁的多尔衮胡子浓黑,皮肤黝黑,瞪大了双眼问话,唾沫星子溅了报信军士一脸。
“是……真是明军。”
多尔衮气得暴跳如雷,除了赵谦的明军,这京师周围哪里还来的敌兵?
满清的皇帝、很多亲王全部在京师,多尔衮不敢放弃京师,大吼道:“撤!回京师。”
八旗军已经和明军步骑兵交织,要想脱离战斗,也是不易,过程中气势士气大减,被人从四面八方乱刺,死了不少人,终于脱离了战场,向北疾驰。
张岱马上命令萝卜率军追击,自率车炮步军向北推进。
一番折腾之后,清军骑兵速度快一些,率先到达京师城下,发现城门已经被攻破,城上插满了日月旗,多尔衮大怒,下令攻城。
赵谦军也是刚刚才剿灭了城墙上的守军,夺取了京师外城控制权。赵谦分出五千兵马守城,自带三千人向内城冲去。
住在内城的亲王闻知明军攻城,纷纷来到紫禁城,要求孝庄太后撤离京师。因为皇帝福临才六岁,问他没用,平时是多尔衮说了算,多尔衮不在时,亲王们都是让太后拿主意。
(孝庄是谥号,但这个名称为多数人熟悉,故文中提及以增带入感,代替其名字布木布泰。)
这个三十一岁的太后,看起来还有些娇嫩,但是他十三岁就嫁到了爱新觉罗家,经历的事儿多了,头脑和手段却并不嫩。
天命十年,布木布泰只有十三岁,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亲姑父皇太极为侧福晋。九年后,布木布泰二十六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可谓是姑侄三人同嫁皇太极。
皇太极猝死,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视神器。皇太极长子豪格,弟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均紧张地四处活动,不惜兵戎相见。
在这关键时刻,孝庄凭着自己的姑姑是皇太极的正宫皇后以及自己的宠贵地位和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尤其是关键人物多尔衮和代善。
代善虽然当时年事已高,对皇帝位置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但是他地位尊贵,对清朝初期王爷们的言行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而多尔衮年轻,军功卓著,掌握两白旗的兵权。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建立很多军功,是两黄旗的拥护者,也是皇位的有利竞争者。孝庄在这三人中,利用了自己的智慧,让自己唯一的儿子福临登上皇位。
孝庄因此也当上了太后,确定了稳固的地位,她的这一切,可谓来之不易。
众王慌了神,因为京师的兵力几乎都被多尔衮带去了,京师要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