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节(2/3)
良久,朱徽娖突然停止哭泣,冷冷地说道:“我愿意认他。”
高启潜想猜测朱徽娖作出这个决定的心理,但却实难揣摩。
五月初,赵谦携群臣六部官员,并长平公主朱徽娖、内宫太监等人出京城迎接三皇子朱慈炯。
朱慈炯从战列舰上登岸,乘辇行至南京。有水师官兵护卫,仪仗十分宏大。
赵谦站在群臣之首,心中也是忐忑不安,毕竟这事要是被捅穿了,恐怕得受到几百年的痛骂。
但是他也是不得已为之,要是南方政府不尽快建立并稳固,就是一个不甚合法的政府,无法最大地动员百姓加入军队,扩军便困难重重,要抵御四方威胁便会捉襟见肘。而且民心相背也有很大的影响。
赵谦和韩佐信等人也反复商议过,万一被人揭穿,还可以来个死不认账。这世道,谁是真皇子,谁是假皇子,又没有dna验证,只要有内廷的人认可便是真的。
再说那几个下落不明的皇子,赵谦隐约记得,到了康熙时候都还有人冒名顶替来反清复明,实难确认。赵谦愈发觉得,寻到长平公主,真是大大地赚了一把。
朱慈炯乘辇入南京,重臣跪拜相迎,远远看去,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眉清目秀,长得还算有些仪态。
待走近时,众臣悄悄观看,顿觉失望,眉宇之间有呆气,看着不太聪明的样子。众臣看向赵谦,心里明白,以后大明朝真正说了算的,是这个军阀。
朱徽娖也打量着这个“三弟”,样子还比较相像,但是气质差了好大一截,明显没有灵气。朱徽娖暗自叹了一气,默不作声。
那少年在前呼后拥中走近公主轿旁,旁边的高启潜低声道:“轿内是你的皇姊长平公主。”
少年听罢作出一副悲伤的样子,欲上前说话,被赵谦制止,方才作罢。
群臣见罢这一幕,立刻摇头叹气,一个如此唧唧磨磨的人,怎能担当起复兴大明朝的重任?
但因见长平公主和原来在北京内宫的大太监都没有表示异议,况且赵谦真的攻陷过京师,能带出皇子并不是不可能,于是群臣并不怀疑这个皇子有假。
迎罢皇子,赵谦走到高启潜身边低声道:“宫里的人,高公可得把好了。”
高启潜若无其事地说道:“赵大人请放心。”
当天,内阁诸公便上书请三皇子御极,高启潜代皇子回复大臣,言年少无功德,婉言谢绝。
不久诸公再上劝进表,皇子又不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