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节(2/3)
赵谦趁机想从长平公主口中得到太子的下落,却不料朱徽娖道:“城破之前,父皇允皇兄等人逃出宫,一直没有消息。”
车队走到胡同口,突然赵谦听见一个人喊他:“廷益!”
赵谦四顾周围,就看见了高启潜,高启潜着布衣,已然没有了以前那种从容感觉,脸色憔悴,头发如枯草。
赵谦从内心一直很敬佩这个太监,而且高启潜现在对他很有用处,心中惊喜,走上前去,像以前那样躬身道:“下官拜见高公。”
高启潜自然没有料到赵谦会如此执礼,略有吃惊,摇头苦笑,还礼道:“廷益如此执礼,令老夫惶恐,老夫不敢受。”
赵谦忙道:“我只要还活在人世,就是大明臣子。皇上虽已先去,但并未革职高公,高公依然是司礼监的人,何以不敢受?”
高启潜和车上的朱徽娖听到赵谦的话,心里都有些感动。世事无常,转眼王朝灰飞烟灭,赵谦手握军权,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唉。”高启潜叹了一气,这一声叹中包含了多少沧桑与无奈。
这时朱徽娖道:“请赵大人和高启潜同车叙话。”
高启潜和赵谦听罢谢恩,上车。
朱徽娖道:“闻赵大人欲往京城,何时启程?”
高启潜听罢赵谦要去南京建都,默然,他是很想跟着去,他一个太监,离了朝廷宫廷实在像没有根的浮萍,苟活人世。但是高启潜也不好直接要求。
高启潜的表情赵谦看在眼里。
赵谦躬身答公主话曰:“原本打算率军北上阻击李贼败军,但形势发展太快,京师尚有诸多事务要处理,只得放弃这个打算。待李贼至,就近在京师与贼军一战,然后护送公主与皇子从天津乘坐战船南下。”
高启潜想了想,说道:“京师诸臣工,通习政事,赵大人可带愿意走的人同去京城。”
高启潜这个建议是十分有道理的,一则如他所言,一个政府的运转是需要人才的,这些官员大部分还是具有处理日常事务的才能,非草班子可以比拟的。二则京师诸臣,多少在士林有些名望,招揽在左右,可以壮大门面。
“高公所言极是。”赵谦点点头道,又对朱徽娖说道,“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公公殉国,内廷无人,臣举荐高公代掌印一职。”
什么举荐,只是个形式,表示尊重朱徽娖这个皇族的人,真正拿主意的,还不如赵谦。
朱徽娖倒不反感这种做法,说道:“就依赵大人所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