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节(1/2)
了起来,“叫韩佐信到书房见我。”
“是,奴婢这就去叫韩先生。”
赵谦急冲冲地出了房门。饶心梅也走了出来,走出正房,向右拐,是一个长廊,书房就在长廊的尽头。
长廊上两个丫鬟正端着菜走过来,饶心梅喊住她们:“东家吃过了,不必送过去,去将房间打扫了。”
虽同是府上的奴婢,身份还是有别的,两个丫鬟恭敬地说道:“是。”
饶心梅出了从走廊过去,出了月洞门,去叫韩佐信,而赵谦去了书房。
过了一会,饶心梅推开书房的门,走了进来,说道:“东家,韩先生到了。”
“快请进来,上茶。”
韩佐信入,赵谦请他坐了,皱眉道:“佐信派去的是什么样的人,怎地连杨老的面也没见着?”
韩佐信面不改色,说道:“此人是佐信的同窗,叫容七,大人见过,几年前大人在西北黄陵县脱困时,佐信也是派的此人给大人报信。容七没有见到杨老,那就算是佐信亲自去,也是见不到。”
赵谦的眉头还是没有舒展开来,说道:“那如何是好?”
“佐信以为,杨老只会接见一个人。”
“谁?”
“就是大人。”
赵谦张了张嘴,站起身踱了几步,韩佐信见赵谦为难,以为是他心里挂念前方战事,韩佐信便说道:“建宁府关系福建战局,杨老却关系整个朝廷。兵贵神速,同样适合于朝中争斗,毕阁老与元辅之间的争斗,和大人关系密切,大人不可不察!”
“这个我自然知道。”赵谦道,“我是想,以什么样的身份去见杨老。”
“杨老是大人的祖师,大人着布衣便是,也可避免朝中非议。”
赵谦点点头道:“佐信所言极是。”
于是赵谦令张岱率军南下,自己与韩佐信孟凡等人赶去了湖南武陵,寻访杨嗣昌去了。
杨嗣昌住在武陵县碴口坡,祖籍便在这里,还乡的官员,是必须回到祖籍的。赵谦等人到了碴口坡,经武陵县令带路,找到了杨嗣昌的府邸。
和秦湘的娘家一样,杨嗣昌的庄园不在城里。赵谦等人行至一条小河边,县令指着河对岸的一所大庄园说道:“赵大人,杨老的府邸就是那里了。”
赵谦举目望去,见那庄园由青砖围成,里面是一片园林和古式建筑,这样的构造非得书香门第几代积淀不可。
庄园外面,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江南气温高,稻田一般要收两季,第一季收完,把稻桩留在田里,稻桩发芽,还可以收一季,这稻田里绿油油的庄稼,便是二季稻了。
小河面上,有一道小桥,河边上一个牧童正坐在牛背上吹着牧笛,这地方,还真是世外桃源。
一行人正要过桥,桥对面走来一个扛着锄头的老农,老农见是几个衣着干净的人物,可不是泥腿子,急忙站在桥头,等赵谦等人先过去。
赵谦向老农喊道:“请老人家先过。”
先尊重别人,自然别人也尊重你,老农喊道:“我没事哩,你们人多,先过那。”中国的农民,自古便是善良的。
赵谦这才和一干人过了桥,看了这道桥,说道:“乡亲们如有地在河对岸,往来可不方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