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节(1/1)
等后进,金马奖大会更破天荒地邀请李安和林青霞这对天王级的颁奖搭档来颁发“年度tái • wān杰出电影工作者”和“年度tái • wān杰出电影”这两个纯本土的奖项,而并非让他俩去颁发压轴的最佳剧情片奖。这个设计也是为了让媒体记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加强留意tái • wān的杰出电影和电影工作者,也就是《海角七号》和魏德圣,万一他们没拿到最后的大奖,也已收先声夺人之效。
果然这个“买保险”的预防动作是见效的,这个前几年还被人讥为“安慰奖”的本土电影保障奖项,一下大大提高了它的重要性和荣誉感,使金马奖在全力奔往“全球华语电影奖”的大目标时,也兼顾了tái • wān电影界的“民心士气”,还化解了某些人认为“金马奖不重视本土电影”的偏见。
在张毅成看来,虽然金马奖偏向于本土电影,基本上算的上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毕竟是tái • wān本土的电影,但是作为一个气势汹汹的竞争者来说,金马奖此举,对于他们来说,无疑太不公平了,《海角七号》票房确实不错,但是如果光看票房的话,《失恋三十三天》足以甩开《海角七号》十八条街,如果说从文艺方面来说,光从人性等刻画的角度,无论是《投名状》还是《集结号》都不比《海角七号》要差。
这就好像当年国足世界杯小组赛神奇的出现一般,是奇迹,但是苦于tái • wān本土电影没有给力作品的tái • wān人,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死命的吹捧《海角七号》。
年来,因为tái • wān电影产业的式微,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和重要大奖几乎是一面倒地属于港片和大陆影片天下,以致在岛内出现了一种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声音,认为“金马奖都是为别人办的”,甚至有人倡言干脆将金马奖停办算了!
近年来难得有这样的作品,甚至有些人宣传,这也宣示了日后金马奖将会面临华语电影三分天下的新局面。
但是在后世而来的张毅成看来,这就是一个扯淡的事情,《海角七号》的全台热卖奇迹,的确带动了今年下半年的tái • wān电影热,使低迷多时的本土电影产业得以重回正轨发展,发行商和戏院也都愿意重新给予tái • wān电影在市场上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而非像以前一听到“tái • wān片”二字就甩手摇头。失去多时的海外市场,也从《海角七号》的成功而有了转机。
使得海内外的观众都开始对tái • wān电影另眼相看,知道tái • wān电影不再是“沉闷无趣”的代名词,它一样有多元的题材和丰富的娱乐性,让大家有所期待。
但是要说三雄鼎立,那是扯淡吧!
香港电影的没落已经不可逆转,而且在加速没落,传统市场,东南亚日韩tái • wān地区已经被好莱坞大片抢占,他们不复当年的辉煌,而作为新兴的市场,可能让香港电影重新复苏的内地市场,也因为内地的电影的强势崛起而彻底断送了香港电影的崛起的希望。
过去这5、6年,电影界出现了一个cea化的结果:内地电影香港化,香港电影内地化。电影一定要有武术指导,一定要有大明星,一定要有漂亮的外景地,这样产生了一种古怪的电影:它不像香港电影那样全然虚幻化,因为在题材上内地要求必须落实在历史传统。这样,两边观众都看得不舒服。香港观众还是想看纯香港电影,但那个时代已经回不来了,内地观众又说不要这些虚假化、没有文化价值的东西,这是一种融合的阵痛,依托于内地的庞大市场,内地电影统治华语电影圈的时代已经不可逆转的到来,而不仅仅是香港,tái • wān也会成为内地电影的倾销地之一,从早期的香港电影,到后来的好莱坞电影,再到现在强势袭来的内地电影,tái • wān既没有香港电影早期的慧眼,在香港电影崛起的时候,tái • wān才刚刚开始奔小康,还处在蒋家王朝的末期,就好像内地还没改革开放的时代一样,死气沉沉,一切都以政治主旋律为主,这样拍出来的电影自然没有人看,这使得tái • wān电影失去了先机,而好不容易在tái • wān经济崛起之后,又碰到香港电影的没落,但是紧接着又有携带着庞大市场的内地电影强势崛起,tái • wān的艺人都想往内地跑,基本上可以说是流年不利。
内地电影不像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本身市场太小,香港总共才多少人,没办法支撑起完全繁荣的香港电影,但是内地电影不一样,市场庞大,这是天然的优势,光压都能将其他电影压死。
第四百四十二章金马奖(五)
在这种情况下,既没有电影底蕴,又没有庞大市场作支撑,三雄鼎立,那怎么可能,现在华语电影圈,内地电影一枝独秀已经成了定局了。
金马奖有金马奖的考虑,因为他几乎快要有停办的危险了,因为tái • wān“立法院”扬言要删掉相关的预算。幸好在这个危急存亡之秋,出现了一部《海角七号》,而且由它带头刮起了一股“tái • wān电影复苏”的旋风,使得第45届金马奖从入围名单公布之日开始,便一反tái • wān电影界和媒体以往“矮人一截”的低迷气氛,以高高兴兴准备办喜事的心情来迎接今年的金马奖颁奖典礼,并将这一天视为“台片大翻身的d-day”。
不管是从力挺本土片的角度,还是从自身的生存的角度来说,必须要力挺台片啊!
作为一个竞争者来说,当然是非常不满意的了,《海角七号》也就算了,毕竟本身的质量和票房都摆在那里,但是除了《海角七号》之外,这次入围的《囧男孩》,是除《海角》之外,今年票房成绩次好的tái • wān本土电影,突破三千万。
入围金马原著最佳剧本奖的《九降风》,票房就在千万上下徘徊。紧接着它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只收得不过六百万的票房而已,怪不得豆导纽承泽要在黑人的短片中自言自语“为什么不是我?”——扎堆的电影想借上《海角》的光,但收效并非明显,只有《囧男孩》和《九降风》的数字还可一看。
一水儿当红小生护驾大s拍的《爱的发声练习》,金马奖的最佳造型设计《花吃了那女孩》,入围两项奖皆未中的《渺渺》,都不过是五百万左右的票房,刚好够抵“辅导金”的费用。
反而是黑人在金马奖上当着郑裕玲脱衣宣传的早已下档的为低成本纪录片《态度》,却拿下了四百万的票房。中生代导演张作骥公司出品的《人之岛》,真的如金马短片中的《海马45号》一样,只在台北地区收七万左右票房,“惨烈”无比。但更惨的莫过于入围最佳女配角的吴立琪,她的这部《歧路天堂》,现在都还没有院线愿意接收上映,连她得到金马提名也帮不了忙。
《海角》的票房成功,有太多超过电影本身的天时地利人和,而《海角》下线之后,tái • wān本土电影很可能又回到了起跑线的原点上。
这么惨淡的情况,凭什么来挤占位置,就凭他是tái • wān电影?真是笑话,在张毅成看来,本土的电影终究是小打小闹,金马奖终究是要把最大奖颁给“大华语”电影的。大陆和香港的合作已是密切,tái • wān电影融汇进“大华语”中,才是tái • wān电影活下去的希望。
随着时间的过去,一项项的奖项落入tái • wān电影的手中,张毅成就越发的不满,当然,可能欣喜的只有tái • wān电影人。
随着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一些不太重要的奖项,陆续都颁发了出来,很快就来到了最佳新人奖,在这个奖项上,呈现了双雄争霸的局面,其中《海角七号》占据了其中两个名额,而剩下的两个名额则是被杨光以及言元元给占据了。
基本上只会是在《失恋三十三天》和《海角七号》之间诞生。
“获得第四十五届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的是言元元,恭喜!”
最佳新演员落到了言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