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节(1/3)
,制作适合主流受众观看的产品,安排档期以及围绕档期展开宣传与发行,是一整套的商业行为和促销手段,这套不断发展完善的体系,显示的是美国电影产业的综合实力。这套体制让好莱坞不断地生产出观众想看的电影,同时又成功地影响观众的欣赏心理,培养出大量的影迷。
实践证明,这套貌似保守的制片策略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使好莱坞产品不偏离观众的口味,也是为大制作的巨额投入能够顺利回收甚至盈利在制度上尽可能地形成保障。但这种策略的保守性,经常会在一部电影成功后,产生出大量面貌趋同的电影及狗尾续貂之作;或者是生产出过于强调视觉感官而忽略人性发展的失败电影。
如今,在全球化语境下艰难发展的各国本土电影,都在迫不得已地伴随“好莱坞季风”随风而舞。
然而,美国电影档期大致又是如何划分的呢?在美国电影市场,每一个年度以周末和节日为界,分为冬、春、夏、秋和圣诞(包括新年)五个档期。尤以夏季、秋季和圣诞档最为重要,其中,漫长的夏季档是商业大制作集中放映的时期,对全年的票房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冬春档期,由于学生课业繁忙、又是重要的体育比赛期以及大量的娱乐颁奖活动填满了几乎所有周末,所以票房压力巨大的商业大制作不会选择这段时间公映。但此时却是低成本小制作、dú • lì制作及艺术探索性强的电影的放映期,因这些电影的成本低,票房压力不大,又可以避开大片的压迫。
今年也是如此,《失恋三十三天》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上上映,这个时间不算早,也不算晚,能够得上是对手的,也就是快要结束放映的《功夫熊猫》,《功夫熊猫》带着亿元票房打入7月档,累计票房187亿元,成为今年进口影片影片冠军,是一个强劲的对手。
还有七月初上映的《全民超人》,或许预定在七月底在北美上映的《x档案2》也可以算的上是一定程度上的对手。
张毅成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上上映,自然也是做好了详细的打算和研究,事实上在我国,目前,中国本土电影制作和市场发行形成档期概念的只有“暑期档”和“贺岁档”,反映出国产电影市场发展的不成熟。因为受到香港贺岁电影的影响,从1995年开始出现中国电影“贺岁档”这个概念,在1997年冯氏喜剧的带动下,到如今已经形成规模效应,是国产电影商业营销最成熟的档期。因为受到美国夏季档大片全球同步首映的影响,中国电影暑期档大致跟美国同步,一般是从5月开始到9月初,大概有4个月左右的时间;贺岁档是旧年12月开始到新年2月底学生寒假结束开学,大概有3个月时间。
与贺岁档国产影片蓬勃发展成为票房主力的情况不同,暑期档总体来说还是好莱坞电影的一统天下,10年来只有寥寥几部华人最顶尖的导演执导的电影与之能够抗衡。
换句话说,虽然说暑期档之战在近两年来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但是在2009年之前,国内影市对于暑期档的概念仍未明晰,大多数观众只认贺岁档不认暑期档。
以之前《赤壁》上映为例,只有两个单周票房迈过亿元关口,并没有多少影片选择在夏天上映。
现在国外的对手当中,以时间计算,大略只有《功夫熊猫》算得上是一个凶悍的对手,国内的仅有《赤壁》和八月初上映的《十全九美》算是对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