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3/4)
陆翔有些厌恶的看着地上的尸体,李均老实不客气地用伍雉自己的刀将他的头砍了下来,伸手提着走出了院门,那一群被孟远神勇所惊的卫兵见到“岚国之柱”的首级,还不等李均发话就一哄而散。
“身为军人,却怕死。”跟随出来的陆翔摇了摇头,“这也许是乱世始终不止的一个原因。”
孟远却哈哈笑了起来:“他们越怕死越好,可以省我们不少手脚。”
李均也笑道:“不错,现在我们只要接收吴阴城就可以了。”
他们说的十分轻松,但心中都明白,只凭三个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接收由五万人镇守的城,还好的是,吴阴本来就是苏国的城,陆翔早就在城里布下了线人,由他们联络仍心怀故国的人士。那五万守军倒有一半是吴阴本地人,没有人逼了自然立刻投降,而其余岚国士兵见到伍雉的首级便已破胆,兵败如山倒,半日以后,无敌军便顺利进入吴阴城。
兵不血刃夺取吴阴的消息让苏国举国振奋,一时间处处都是收复失地的呼声,就连一向主张割地退让的丞相吴恕也转而支持一举击溃岚国之兵,收复北方失地了。数十年来无数苏国志士踏破吴岭山脉的愿望似乎就要实现了。
唯一主张暂缓进攻的朝中大员,恰恰是夺取了吴阴城的陆翔。三人之力夺下吴阴,在别人看来是他再次施展了兵法中的妙手,但他自己明白,这样的计谋,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今之计,非即刻北伐,而是聚养生息。”在上国王李构的表中,陆翔恳切地说,“三十年来,苏国无日不战,民力疲惫。陛下及位,虽力行新政,广招贤能,国运由此中兴。但欲以一战之胜,得百年之功,倾全国之力,冒临渊之险,非智者所为。陛下圣明,当知其不可为也。且吴阴之战,敌国不过一小败,我军亦未得大胜。现敌寇仍有雄兵数百万,我国可战之兵不过二十万,前方将士纵然奋不顾身以报国家之恩,亦无法取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