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节(3/4)
价高自不售,孰忍佩襟前。
……
田笑怔怔地听着,只觉那歌声摇落,像身边的时间刷刷地在流,一个字一个字的被时间冲刷掉,四周是咸阳城暗色的街坊,直到那字被冲尽了,仿佛泥沙也被冲掉,冲得河床荒荒的,底下露出的……却是块玉来。
第五章何须见血方封喉
那些黑云翻翻滚滚地压过来时,田笑正把身子倒挂在钟楼的飞檐上。他用两只脚绞着檐顶的兽头,身子倒悬,腰尽力往前探出去。这钟楼很旧,可相比它脚下的咸阳城来说,已算齐整的了。
钟楼里还有人。一共是两个。看穿着打扮,一个像是县城里的典吏,一个却像是乡间的里长。今天对于他们仿佛是个重要的日子,都打扮得格外隆重。
但那隆重也只是小地方的隆重。那典吏干瘦平整得像衙门里的板子,脸色却像衙门口敲旧了的鼓皮,唾面自干加上凛然不可侵犯两种神色竟如此奇妙地统一在了一起。那个年纪大些的,穿得却花哨些,一件绸员外衫在他身上开出富贵如意的花来。那富贵也是披在这黄土塬上的富贵,像戏台上的装扮,裱糊的仪仗,穷家子的喜事,没有底气的架势。
他们两个攀爬到这个钟楼上后,隔上一会儿,那里长就要抻抻自己绸衫的后襟,口里喃喃说道:“过先生怎么还没来?”
终于那典吏被叨咕烦了,只听他粗暴地道:“你念了一千八百遍了!你觉得别人是什么人?别人可是弘文馆的来头!是皇上也信重的文华阁里闻阁老的私人!你觉得怎么着?见你我这么两个小角色,也值得他老人家先来等我们?”
那乡绅却不恼,仿佛倒高兴终于跟这个不爱说话的典吏搭上腔一般:“那弘文馆究竟是什么来头?馆里随便出来一个什么人都那么重要?他又没有官职。”
典吏有点不耐烦又有点炫耀地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朝廷对凡是江湖中在野的、不入武英殿掌控的人物,就都由弘文馆打理。不说别的,就说他们每三年一大考的龙虎榜,就已搜罗尽了江湖上各大门派与世家。当今江湖,门派纷杂,可除了少林‘水木堂’与武当‘大北仓’还稍微可以自撑门户外,剩下的有几个不受弘文馆与武英殿辖制的?凡是上了龙虎榜的,那可是平步青云,可以直接入武英殿执事,那就是江湖中人人羡慕的出身正途了。这过千庭过先生虽没有官爵,但他可是执掌弘文馆的闻阁老最有力的一个幕僚。等闲的在职三品大员,想见他一面可都不那么容易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