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节(1/1)
用在一处,都来针对他,现在,以许文强的势力,绝对扛不住。
再说,现在的他只是外表风光,上海市军政府的主席,然而,他虽然掌握着第三军的军资和粮饷,也派了一定的宣传员下去,给那些兵油子们扫盲,宣传保家卫国的思想。只是,毕竟时日太短,自己在第三军中的影响微乎其微,在第三军,还是东方亮说了算。
要用军阀习气严重的第三军去完成自己的理想,不过是天方夜谭,还好,一开始,许文强也没有把这个理想寄托在上面。他需要开办军校,建立新军,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一个有着精神上的追求,为此不怕牺牲的军队,那才是他实现自己理想的依靠。然而,他需要时间,而第三军,不过是他的工具,为了熬过这一段时间的工具。
然而,对第三军的战斗力,许文强实在是不放心,虽然,在物质奖励的刺激下,底下的官兵没有因为兵变而散了,但是,也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真正能拉出去作战的只是少部分,现在由杨凤影担任师长的新一师,是唯一有战斗力的军队,现在,已经全部布防在与浙军相接的前线。
至于那些还没有实际掌握,战力散乱的其他军队,一部分布置在北边,大部分则在军营里整顿,希望,在战事爆发之后,能用得上。
本来,许文强有许多方法整顿那些兵痞,然而,他有所顾忌,毕竟,第三军的军长是东方亮,自己并没有担任任何职务,横插一脚进去,他担心对方有想法,在现在这样情况下,稳定异常重要,内部千万不能有一点摩擦。
要担忧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许文强感觉自己就像在走钢丝一样,下面就是万丈悬崖,一不小心,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在许文强为前景忧心忡忡的时候,位于上海郊区的大王庄则是一派繁忙景象。
大王庄是个一百来户的小村,在庄外一百来米处,有一条小河,小河不宽,涨水期间也不过十来丈宽,枯水期间,可以涉足而过。
现在是春天,正是雨水多发季节,河水滚滚而流,河面宽广,往这个方向出庄的路也只能从河上的一座石桥是唯一的通道。第三军和浙江卢永锡的军队正分布在河的两边,形成对峙的局面。
上海和杭州之间是一片平原,根本无险可守,许文强和东方亮一开始制订的计划,也不是坚守阵地,在许文强看来,守无可守的情况下,坚守阵地是极其愚蠢的行为,东方亮和杨凤影也赞同他的计划。
军阀的依仗是什么,地盘和军队,有地盘才能养军队,有军队才能抢地盘,什么对他们最重要,当然是军队了,没有地盘了,只要还有军队,就可以去抢,要是没有军队了,自己手里的地盘自然也保不住。
所以,要把卢永锡打痛,甚至打垮,光是坚守阵地是没用的,还需要灵活出击,抓住对方的主力,争取全歼,而在此之前,最好集中优势兵力,把对方的小股兵力吃掉,集少成多。
要完成这个作战目标,情报工作是非常需要的,没有详细的情报,要想完成这个计划,非常困难。还好,许文强在没有开始兵变的时候,就知道一旦兵变,肯定有人忍不住,要趁火打劫,所以,对上海周围的那些大小军阀都非常留意,以斧头帮为基础的情报系统早就撒了下去,如同一张大网撒在华东平原和江南江北。
因此,还没有正式开战,卢永锡的兵力调动和行动计划就已经摆在了许文强的办公桌上。
卢永锡也没有怎么掩饰自己的军力分布,在他看来,由于要防备江苏的孙长林,第三军肯定不可能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南边和自己对抗,这样一来,他的浙军就占有完全的上风,就算是硬打硬拼,第三军也不会是对手。
所以,他的行动计划非常嚣张,就是硬来,兵分两路,一路是绝对主力,汇集了两个师,沿着大道朝上海进发,另一路则是一个师的偏师,同样兵强马壮。
卢永锡非常清楚,现在的第三军的实力。在他看来,在自己的两路进攻下,就算是第三军在上海的兵力倾巢而出,最多也只能挡下一路,当第三军挡下这一路的时候,另一路早就打下上海了,如果第三军兵分两路,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以那点兵力,多半两路都顶不住。
浙军的一个师从湖州出发,另外两个师由杭州出发,经嘉兴,兵锋直指大王庄。
而现在,大王庄的防卫力量只有新一师的一个团而已。
第一百四十三章战事的前奏(五)
大王庄的新一团团指挥部设立在庄北一个地主的宅院里,现在,一派繁忙景象。参谋们正围在墙上挂着的一幅大地图上侃侃而谈,勤务和通信兵不停地进进出出,很有一番大战来临前的紧张气氛。
不过,在作战会议室里面的一个房间里,指挥这次作战的新一师师长杨凤影和前来督军的许文强看上去神色非常轻松,一边在品茶,一边在遍数各种茶叶的优劣。
新一团的任务是防守,要在大王庄一线阻挡浙军两个师的进攻,至少要坚持五天之上,在这五天中,东方亮将聚集新一师的其他两个团,再加上整顿完毕的新二师,以这样的优势兵力出击,吃掉浙军来犯的另一路。要完成这个作战计划,大王庄的新一团压力颇大,直面浙军的两个师,并且,大王庄除了那条并不宽阔的小河外,无险可守,在这种情况下,要以区区一个团一千多人的兵力,硬挡浙军两个师就算吃了空饷也有一万多人的庞然大物,并且坚持五天以上,在许多人看来,这基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三军在整顿期间,按照许文强的意见,在部队中去掉了旅的编制,因此,第三军一个师的人数比浙军一个旅也多不了多少。不过,在新整顿的第三军中,每一个师,每一个团,一直到每一个连都是满员的,没有其他军阀部队常见的吃空饷的习惯。并且,在第三军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枪,子弹也充足,按照一个人四十发子弹的装配发放。在第三军中,武器的来源比较复杂,后勤部队,守备部队用的是汉阳造,一般的作战部队用的是日式武器,很多军阀部队的精锐都用日式武器,这样补充来源多,第三军的精锐部队用的是德式装备,这在全唐国都非常少见,算得上是火力最猛的部队。
驻守大王庄的新一团的原身是二十六师,第一零七团,第三营,一直是在按照杨凤影在德国军校接受的步兵操典在训练,算得上是第三军中精锐中的精锐,并且,接受工党的思想教育也最久,部队中的军阀习气最少,基本没有什么兵油子,都是些敢于牺牲,作战勇敢的热血青年。虽然,在扩编成团之后,吸收了很大一部分其他部队转过来的士兵,不过,大环境在杨凤影和那些思想教导员的控制下,还是倾于良好。因此,新一团的装备是第三军中最好的,全是许文强从德国花大价钱买进的清一色的德式装备,这在全国都是头一份。
不过,虽然新一团的战斗力强悍,但是,要以区区一千多人,挡住对方一万多人的进攻,知道内情的人都不以为然,一旦大王庄被突破,整个上海只有警备司令部的一个团守备,决计挡不住对方的进攻,只能丢枪投降。
不管别人有多么疑惑,制订这个作战计划的许文强,东方亮,杨凤影却对新一团充满了信心,相信他们能挡住浙军的进攻。为了激励军心,许文强和杨凤影来到了大王庄前线,具体的战斗由杨凤影指挥,许文强则向官兵们表示,将与大家共同进退,在这种情况下,新一团的士气出奇地高。
许文强相信新一团能挡住浙军两个师的进攻,至少五天以上,并非盲目地相信,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情报之后,对敌我双方的实力有所了解,才得出的这个结论。
新一团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