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1/1)
李狐怀疑地叫了几声,没听见有人应答,然后走到鲸鱼骸骨边摸了摸发黄的骨骼。这一摸,鱼骨就震动了一下子,发出呜呜的声音,就像鲸鱼在哭一样。当然,鲸鱼是不会哭的,李狐也觉得那是海风太大了,把鱼骨吹得动了起来。刚才有一阵曲音,也不知道是不是鲸鱼骸骨发出来的,李狐已经记不清了。一条小水沟正好从鱼骨底下经过,李狐将手缩回来后,便顺着小水沟又往岛上走了近百步。
岛上长满了黑松,这种树在岛上最常见,日本海那边岛上的植被也是以黑松为主。李狐注意到一路上的黑松有折断的痕迹,于是就想会不会那两个洋人跑进去了。说实话,李狐不想贸然闯进去,凡事有古怪的,多半就有相应的危险。可不能救人救一半,拉屎不擦屁股,李狐就硬着头皮继续喊人。
顺着陡峭的石子路走进去,大约到了岛心,李狐就看见一波黑色的池水。池水不大,就像一块田似的,在风中掀起微微的波纹。李狐顾着找人,没注意红色小水沟通到哪去了,但能肯定不是从黑色池子流出去的。他捧起一些水,喝了一口,那味道又苦又咸,竟是海水。
岛上风声渐息,天也不那么黑了,李狐就想继续找人,反正岛不大,那两个英军战俘躲不住的,除非他们变成蚂蚁了。就在这时候,池子的水面闪烁出金色的光晕,似乎水底有什么东西在发光。李狐犹豫地停住脚步,愣愣地站着边上,没有马上跳下去看个究竟。不知过了多久,李狐开始动摇了不探奇的主意,搞不好池子有珍珠或宝石,捞起来能换点钱。再过半个月,他老婆要生孩子了,家里还是一无所有,没点钱应付真的说不过去。
那两个英军不懂驾驶舢板船,肯定也不会现在跑掉,因为日军还在海上呢。想了想,李狐决定先不找人了,他衣服也没脱,扑通一下就钻进了池水里。池水是咸的,在这种情况机下,水底一般会有礁石裂口通往海里。不过,李狐完全不怕遇到海里的猛兽大鱼,因为他感觉得出来,这水好象是死水,根本不会流动。池水不算深,潜了十几米就触到底了,发光的是一个蛋状的东西,像一个椰子那般大。
龙蛋?
这是李狐的第一个念头,在那样的环境下,以及当时渔民的知识限度,他以为自己闯到东海龙宫了。李狐憋着气,颤抖地抱起龙蛋时,又吓得松开了手,还呛了一口苦涩的海水。借着龙蛋的光,李狐看见浑浊的水里躺了一层层凌乱的人类骸骨,断的断,散的散,晃若如阴间。骇人的尸骨中散布着酒坛酒罐一样的东西,甚至还有洋人装葡萄酒用的棕色瓶子。
孤岛上怎么会有这么多人骨?那些酒坛酒瓶为什么会被丢到这里?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李狐一下子冒出许多念头,他怕水里有龙,于是龙蛋也不要了,想要马上浮出水面。可不知怎么地,水里竟然滚出一股波动,安静的水底听不到水面上的任何声音,现在却传下来一声鹤鸣般的声响,可见那声响有多大。
紧接着,水上掉下来一个人,李狐正要浮上去时,被那个人砸中,又跌回水底。慌乱中,李狐看不清楚,只发现那是一个英军,他的蓝色救生背心脱掉了,身体被一层血水包裹着。在金光里,李狐注到血水源自他的双眼和耳朵,不知被什么东西伤到了。当沉下水时,那个英军就不动了,一看就知道死掉了。
李狐憋着一口气,没有马上出水,就怕水面上有什么害人的东西。可李狐不是鱼,不能永远待在水里,当憋不住了,他就冲到了水面上。一声哗啦,李狐出水后就猛地喘气,同时紧张地望了四周,却看不到任何人,或者野兽。他急忙趴出水里,蹒跚地想跑回岸边,这时有个人就拉了他一把。
李狐战栗地抬头一望,拉他的人是另一个英军战俘,还有一个应该沉到池底死掉了。眼见的这个人,双目渗红,耳朵流血,跟刚才那个死掉的英军差不多。李狐知道问不出什么,便没有多言,出了水以后就躲到百米远的黑松林旁坐下来。
那一天,青浜、庙子湖等附近小岛的渔民自午夜起,先后从海面上救起384名盟军官兵。一些英军战俘游上了附近无人岛礁,也被渔民救回。过了两天,几架日机飞临舟山东极上空,向“里斯本丸”沉没的海域投下大量炸弹。接着,又有5艘日舰开抵东极海域,约200名日军上岛挨家挨户搜查,威胁渔民不得隐藏一名战俘。
但日军怎么也没想到,有许多渔民掩护了那些英军战俘,将他们分别藏在岛崖下的小湾洞里。更没人知道,李狐和另一个失聪的英军战俘躲在无名小岛上,逃过了日军的那次搜捕。那一晚快要天明时,风浪已经平息,李狐却看见静静的黑色池面惊起一阵波动,水下浮起来一个酒坛。李狐心里发毛地琢磨,池底的酒坛明明都沉着,怎么忽然浮上来了?还没想明白,水面接着掀起更大的动静,又一个东西浮出水面……
李狐远远望去,不由得瞪眼道:“贼噶吓人!”
第二章醉龙
海岛上的死水黑池浮起来一个酒坛后,又浮起了什么,以致胆大的李狐失声惊叫,除了他和那个英军,没人说得清楚。对于李狐和那个英军来说,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宁愿骗自己看走眼了。而且,还有更令人惊讶的事等在后头,李狐一直都觉得那段时间是在做梦。
那晚之后,李狐在岛上待了足足半月,待日军暂停搜捕了,他才和受伤的英军返回到庙子湖岛。没想到,李狐载着受伤的英军回庙子湖岛时,驶出了很远都找不到方向。李狐觉得那片海域很陌生,似乎从没来过。李狐望着天空,又望着无边的海面,总觉得他那晚漂得太远了,远到超乎他的想象。
李狐在海上又待了五日,几乎要渴死时,他和英军战俘才千辛万苦地回到庙子湖岛。随后,李狐才意识到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就是半月前他漂到最快三天才能驶到的远海孤岛,可那晚他和英军战俘昏迷后,用的时间却不足半日。李狐和幸存的英军战俘都搞不懂,还以为昏迷了几天,但又觉得不可能呀,否则那时应该会感到饥渴。况且,那晚还有个英军战俘游过来,只不过被海底的东西拖下去了。正是因为有人游过来,李狐才一直以为没漂多远,谁知道真相竟是如此。而这件事,也成为了李狐天天苦思不解的谜团。
从那以后,李狐也成了一个谜。
1943年,中国抗日逐渐有起色了,李狐竟然丢下祖传的打渔手艺,带着家眷去了北方。他先在天津落脚,在一位李姓富商手下干事,不到一年他就忽然有了本钱,到北京开了一家酒铺。那酒铺的位置在东四牌楼那一带,一同北上的还有几个山西人,生意都做得挺不错的。快要闹文革时,好几个酒铺被抄了,李狐见情势不对,便带着一家老小又逃回南方。
逃亡时,李狐已经50多岁了,不仅有两个儿子,还有两个孙子,一家三代同堂。那年,他们什么都没带,只带了一个黄色漆皮的木箱。那个黄漆木箱是李狐从舟山带来的,他一直没让其他人看一看里面藏有什么东西。李狐的老婆猜想,木箱里的东西是老公在东海孤岛上发现的龙蛋,好几次她想偷看一眼,都被李狐发现,并厉声喝开了。久而久之,李家人就没了兴趣,直到李狐那一代的人都快死光了,箱子也没再打开过。
由北到南,李狐一家最后在广东中山落脚,并又开了一家“李记酒馆”。酒馆一直由李狐管着,不是他想管,而是他老婆和两个儿子死得早。直到孙子渐渐长大了,李狐才把酒馆交给一个名叫李光辉的孙子打理。还有一个孙子叫李海洋,是李光辉的哥哥,可他得不到李狐的喜爱,早早就被赶出家门,在外面靠自己的双手谋生,谁也搞不懂李狐的想法。
78年的春天,李海洋和李光辉两兄弟先后有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