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节(4/4)
宋仁宗不理会这些言论,让殿中侍御史画了一副像,送到辽国。画像到时,耶律洪基亲自出京城迎接。后来仁宗皇帝驾崩,耶律洪基惊闻噩耗,痛哭失声,把仁宗遗像和契丹历代皇帝的画像同挂堂中,并哭着对宋使说:“四十二载不闻兵矣。”就是说,因为南北两朝的友好关系,我们四十二年没打仗了。
听辽人这一番数落,在场众官面子有些挂不住,吴玠不悦道:“诸位远道而来,就是为翻这些旧账?”
徐卫一挥手:“哎,远来是客,让人家说。”当初海上之盟,大宋联金攻辽,在道理上来说,确实不厚道,还不让人家发发牢骚?
那辽使看了徐卫两眼,也不发意思再揭伤疤了,转移话题道:“女真狄夷起于山林,本是我朝奴仆,竟逆而作乱,以致我山河破碎,圣主蒙尘。国主于危难之际率部西走,得契丹族人襄助,破西域十数国,重续大辽国柞。然念念不忘者,恢复故土,迎还圣上。”
契丹人称女真人为“狄夷”,听起来有些不合适。但其实,辽国用汉制,尊儒家,从来没把自己当成蛮夷外族。曾经有汉官给辽帝讲解儒家经典,其中有一句“狄夷之有君”,汉官不好解释。辽帝却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意思就是说,我崇尚和学习中国文化,彬彬有礼的,跟中国没有任何区别,我又不是狄夷,有什么不好说的?
他这个观点,即使放到一千年以后,也是正确的。血缘不算甚,文化才代表中国。
耶律大石想恢复故土,这不容置疑,至于迎还被女真人俘虏的辽末代皇帝,恐怕只是个政治口号罢了。
对于从前的联金攻辽的旧账,徐卫不方便评论,只是赞道:“贵国国主有如此雄心,在下甚为钦佩。”
辽使点点头,继续道:“当日之失,以致今日之祸,我北朝虽然国破家亡,圣主蒙尘,然南朝亦丢城陷土,损兵折将,怎不叫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