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节(1/2)
,让太子登位确实是最好的时机。“皇帝此时内禅,原是一件好事,为何又成了祸事?”
“禀太上道君!内禅是假,引百官入彀是真!耿南仲执政以来,排斥异己,党同伐异,弄得朝堂之上乌烟瘴气,人神共愤!他鼓动官家行此事,乃是风闻朝中有人要上奏,建议官家内禅,因此先下手为强,其意,是想罗列赞同内禅的大臣加以打击迫害!此事若被其得逞,诚为了我大宋立国一百八十年未有之祸!因此,臣等三人,不得不冒死前来相告太上!”许翰大声说道。
赵佶神情越发阴暗!设下圈套让大臣钻,就是我在位时,也没这么干过!这明显违背祖宗开诚布公“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训示!那耿南仲胆子也太大了吧?
不过赵佶显然不是个好糊弄的人,质疑道:“这些话都是你三人一面之词,可有凭证?”
“禀太上!耿南仲为防事变,已经调殿前司部队进入杭州城!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恕臣斗胆说一句,耿贼此举,与魏武何异?”秦桧适时进言道。
魏武帝曹操最出名的事是作甚?挟天子以令诸侯!
赵佶闻言,勃然色变!耿南仲安敢如此!皇帝风疾在身,军国大事俱委他一人,已是不妥!他行径如此嚣张,如今竟调动军队,意图打压,还有没有把祖训国法放在眼里!我当初怎么就选他入侍东宫!没看出来啊,他还有这般野心!
盛怒之下的道君太上皇一甩拂尘,问道:“你等都是朝中重臣,难道就任由他如此为非作歹?”
“太上皇,朝中宰执大臣,不是被远窜,就是依附于他,群臣敢怒不敢言!官家受其蒙蔽,臣等的苦心,难以上达天听,实在是束手无策,因此才前来求教于太上!”徐绍痛心疾首道。
赵佶怎么说也是当了几十年皇帝的人,他知道这三个前来,求教是假,求助是真,想必已经胸有成竹。遂道:“万急之时,你等有何提议,直说无妨。”
徐绍秦桧都不言,许翰将心一横,奏道:“太上!唯今之计,一是罢黜耿贼,二是扶新君即位!舍此之外,别无良策!”
赵佶闻言,马上就明白了。你们是想发动变故,拥立新君,但苦于师出无名,因此找到我,让太上皇赋予你们举事的合法性!
一念至此,他问了一句:“那新君当立谁?”
这话一出来,秦桧许翰倒没怎么样,徐绍却打了个冷战!这还用问么?官家有太子,当然是拥立太子登基!我等又不是谋逆,难道还能立旁人不成?太上皇这么问,莫非有别的意思?
“太子年已十六,仁而贤,可继大统!”许翰道。
赵佶点了点头:“太子谌倒是个实诚的孩子,那你们想让太上皇怎么作?”
“请太上降下明诏,允许臣等拥立太子登位!”徐绍朗声道。
赵佶没有表态,转过身去,立在那巨石之上,远眺西湖,若有所思。当初,他在金军高歌猛进之际,不得已,禅让了皇位,逃到了东南。老实说,彼时他正年富力强,并不甘心当个只管宗教事务的太上皇。于是有了截递角,止勤王等动作,确有复辟之意。
及至后来,形势发生变化,他不得不回到了东京。但从此以后,失去了自由,被安排在龙德宫居住,受到严密监视!他的一言一行,都有内侍报告给儿子,过着与囚徒一般的生活!这种境况,直到近年来,才稍有改变。
但是,作为儿子,皇帝孝行有亏!一月四次的例行拜见,他常常一次都不来。太上皇的寿辰,他也往往是派太子出面道贺,自己并不亲来!反倒是太上皇常常去探视他!莫说帝王之家,便是寻常百姓,有这等事么!
如今,皇帝身染风疾,无法理事,就应该及早禅位,让新君临天下。如何还任用奸侫把持朝政,构陷忠义之臣,惹得天怒人怨?
于公于私,赵桓这个皇位,确实应该禅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