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节(1/3)
前在长安时相比,甚至连秦州知州衙门也比不了,只是宣抚处置司花了不到四千贯购置的,可没人敢小瞧了它。徐宣抚一到任,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各路帅司的中下级军官变动。大批名将后裔以及徐卫主持制置司期间搜寻到的人才,被安排到各路任职。
从前的宣抚使和制置使,从来没人这么干,不是没想到,而是不敢干。谁都知道,安插亲信,可以到达架空的目的。可问题是这么干的后果,极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纷争甚至事变。而且几路西军之间,虽然并不团结,但在对待东京派员这个问题上,骨子里就是一路的。你就是想安插,安插谁去?
可徐绍似乎不这么想,这段时间以来,数十人被委以各种差遣,尤其是环庆和熙河,简直是“重灾区”。有人私下评论说,徐绍敢这么干,原因在于他有底气。而他的底气,来源于他两个亲侄子。
徐原为泾原帅,最开始的陕西五路里,就数泾原兵强马壮。而且还是徐原的父亲徐茂在世时打下的好底子,撼动不了。
至于徐卫,那就更不消说了。按说以东京派员的身份,这厮不可能混得这么风生水起。可他还真有些门道,专打大仗,而且好几仗打得还真是可圈可点,博得一个“紫金虎”的花名。更为重要的是,徐九虽然有东京背景,可他老爹给他积了德。徐彰的名字现在陕西的中下级军官或许没听过,可高级将领谁不知道?当年种家军第一员虎将。有了这层关系,种师中种太尉能不支持他?这位老经略一点头,谁也不好多说什么吧?
徐绍有这两个手握重兵的侄子作后盾,把话说得白一点,哪怕你闹个兵变,人家会怕你么?看来,这西军的指挥,怕是真要在此人手中得到统一。
“相公,这是下官初步拟定,关于设立六房诸曹的条陈,请相公过目。”稍嫌简陋的二堂里,宣抚判官王庶立在案桌旁。案后,徐绍正埋头写着什么,也不知是否听到了他的话。
王庶等了片刻,不见回应,正想再说一遍时,徐绍头也不抬地回应道:“王判久在陕西,常掌赞务,情况自然比本相熟悉,不用看了,发给诸司吧。”
对于新长官的称赞,王庶还是显得比较审慎,将手中的条陈往前递出几分:“徐相还是过目一下?”
顿了顿,放下笔,徐绍抬起头来笑道:“子尚,本相在来陕西之前,朝中的故旧曾提起。说不论是谁主持陕西,只要得到王庶襄助,政务上便省心得多。这些日子以来,本相看得真切,对于这位故交的话深以为然。”
王庶赶紧一礼:“徐相过奖了,那下官这就遣人发下去?”
“嗯,宣抚处置司是代表朝廷司仪行政,统戍伍卒,不能是个光架子。下设诸房诸曹,这是行在同意,也是势在必行。本相不管下面有什么议论和意见,一个月之内,必须付诸施行。半年之内,确定以宣抚处置司为核心,诸房诸曹分掌一务的格局。”徐绍非常严肃地说道。
王庶听罢,迟疑片刻,小心地试探道:“相公,半年会不会操之过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