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节(1/2)
虽没读过书,这些道理我还懂。”
其实她抱怨几句,或者不说话,徐卫还好受些。偏生这么一说,让紫金虎更郁闷。老觉得亏欠了她,抓过她手合在掌心,数万大军的统帅语气温柔地说道:“你看四哥四嫂,大的都补官了,徐家五兄弟,剩我一个还没子嗣。”说到这里,顿了顿,思索片刻之后,道“等这一仗打完,咱们还是得给徐家把香火续上。”
虽说结发数年,但毕竟相聚不多,听到这话,尽管满心欢喜,张九月脸上却一红,低下头,轻轻点了点,嗯了一声。一个妇道人家求什么?丈夫是万军统帅,还能想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
又温存一阵,估计着时间不早了,徐卫站起身来,准备出门。张九月却象是想起什么,也紧跟着起身道:“官人,昨天有人给家里送来了两车东西,说是一点心意。为妻一看,却是两车清水,你看……”
“留下吧,这时候,送水比送钱金贵。谁送的?”徐卫提起包裹问道。
“说是宣抚司的人。”张九月回答道。
“李宣抚这是想让我不要顾念着家里,安心打扰,得,承他的情了。晚些时候,你给帅司将佐的家属分一车。龙首渠断了,各家想是都喝那又苦又咸的井水,想也难过。”徐卫吩咐道。
张九月应下,徐卫挎着包裹就往外走,妻子一直跟在身后,到庭院中又给嫂子打了招呼。到大门时,九月止住脚步,倚门而送。外头,徐卫的卫队已经牵过马来,接过行李,紫金虎跨上马去,回头深深望了娘子一眼,一鞭挥下,疾驰而去。
“城头上矢石横心,官人可当心些。”望着丈夫的背影,张九月喃喃念道。
话音方落,背后响起嫂子的声音:“在跟前不说,等跑远了说给谁听?哎哟,怎么还是新婚燕尔那模样?”
张九月回过头去笑道:“那是四哥没回来,四哥要回来,嫂子指不定什么样呢。”两妯娌说说笑笑,一同返回府中。
却说徐卫到了帅府,其实就是制置司衙门,徐原一撤,制置司名存实亡,干脆把永兴军路经略安抚司设在这里。进帅府后,处理了一些杂七杂八,诸如军械调配,粮饷发放等事。其实只是帅司的佐官们办好,他只是审阅之后盖个印,画个押而已。
晌午之后,便离了帅府,又到京兆知府衙门。当然,他虽然是京兆府的知府,却不可能干坐堂问案,查征税收,劝课农桑这些事。目下,一切以战事为重,京兆府的政务,悉数委给司录、推官、诸曹官办理。徐卫干的,还是盖印和画押。
忙完了两个衙门的事,便前去巡视城防。现在长安城里,谁不认识他?看到他的马队经过,大老远就围着一群人,隔着七八步便给他行礼。你说成人就罢了,那五六岁还玩耍的孩童也跟着站到路边,冲紫金虎作揖。徐卫明白,现在满成几十万百姓,就指着他守住城池,保全性命。
快到东城时,徐卫忽地听到背后传来笑声,回头一看,却是他一名亲兵,也不知是为了什么欢喜,骑在马背上走着走着笑出声来。
“你笑什么?”徐卫问道。
士兵笑容尽敛,如实回答道:“小人见大帅如今居高位,出入帅司府衙,总揽军民两政,到哪处都受人恭拜,因此心里欢喜。”
徐卫苦笑一声,摇了摇头,要是太平岁月,这种日子倒也过得。可眼下这局势……
不多时,至东城墙下,直接冲上城头。这长安城防体系与别处不同,一般的府城州城,城墙几乎都是垂直的,只在城门口处有阶梯可上城。但长安的城墙,在各处正楼却有斜坡,可供跑马,也利于危急时刻调兵堵漏。徐卫刚上去,杨彦就冲上来接住缰绳,扔给旁边士兵后,大声道:“大帅,卑职估摸着金狗要动手了!”
“哦?”徐卫瞪大眼睛看他一眼,拔腿就往城墙边而去。
杨彦跟在后头道:“他们砲车架得差不离了,那阵势!大帅上城就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