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节(2/3)
又如南宋时,殿前司统领诸将官公开“养兵营运,浸坏军政”。将领们不但在驻扎之地私自兴贩营运,而且经营商店,当铺等勾当。
举个世人皆知的例子,《水浒传》中,请武松助拳痛打蒋门神那位施恩,职务是管营,也就是一个厢军的小军官。他在快活林自己开了一家酒店,还用营里的百十个囚徒作伙计,一个月下来弄个两三百贯小菜一碟。这可以说是宋代武臣经商的一个缩影。
综上所述,两宋时期,文武官员经商可以说是公开的,而且朝廷打击力度一直很小,就连贩卖宫中禁器牟私利的官员,也不过是“降三官”的惩罚而已。而且,朝廷的打击对象,往往集中在“非法”经商的官员群体。也就说有犯法行为,比如偷税、受贿、强买强卖等。对那些“本本分分”经商的官员,就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一阵之后,徐卫笑道:“胡掌柜的诚心,本官看到了。只是,兹事体大,仓促之间也不能决断,容我考虑数日如何?”
胡茂昌一听,赶紧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只要知军肯抬举小人,天大的事还不是大人一句话?”又闲聊一阵,徐卫推说不胜酒力,先告辞离开。胡茂昌亲自送到楼下,再三拜托。
往后三天,除了定戎本地商人时常想要求见徐卫外,胡茂昌一直没有露面。到了第四天才终于坐不住,又来见了一次。这几天,徐卫经过深思,总感觉对方这一成白送的干股不能拿。如果拿了,那就跟受贿是一个性质,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况且上头还压着一个曲大帅。
但是,石炭这块肥肉,也不能不吃。都说养兵养兵,拿什么养?还不是拿钱养?与士卒同甘共苦,的确能让当兵的争相效死。可看清楚了,同甘在前,共苦在后。饿着肚子谁跟你出生入死?虎捷乡军军饷就那么一丁点,说得难听点,一月单靠军饷,嫖回私娼都不够。非要等到打仗,才能阔气一回。可那还得看你运气好不好,否则,有命挣,没命花。
思前想后,徐卫决定入股。当他把这个想法提出来的时候,胡茂昌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毕竟这是人家的地头,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争,几千年来都是这个道理。而且知军一入股,那就是休戚与共,风险同担,何乐不为?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解县境内的炭井,都是开发好的,一切设备齐全。只需雇上人开工,当天就可开采,一月之内就能见着现钱。矿主所要支出的,其实就是那笔承包费而已。
条件谈妥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大通,丰利两处炭井规模最大,包给了外地商人,本地客商肯定有想法,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就得想法子。徐卫想来想去,想到了一手。
八月二十四,就在前些天胡茂昌请徐卫吃饭这家酒楼,最轩敞的雅座中,徐卫邀请了几乎所有想承包炭井的本地外地商人。其实,外地来的商人,主要出自京兆一带,几乎都被胡茂昌给劝退了。不过今天,他还是带了几个人来,无非是充充场面而已。
雅间中,两派商人各自坐在一处,互相谈论着。这买卖人讲究上和气生财,表面上必须过得去,因此但凡新来一个,无论本地外地,都还是客气地点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