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1/1)
杀伤力让自己记忆犹新。
正满心欢喜时,都头李贯疾驰而来,马还未停他就已经身轻如燕的飘下地来。这厮刚加入靖绥营时,张庆等人不有意见,说李贯形容猥琐,身材矮小,招来作甚?可这其貌不扬的家伙,却身怀绝技。走飞檐那假的,可翻墙越壁如履平地却不夸张,为人也机灵,徐卫本打算重用此人,只是眼下还不到时候。李贯奔到他面前,满面忧色道:“指挥使,那头官军也扯开摊子招募新兵。还大肆攻击我靖绥营,说咱们待遇差,装备差,是不入流的杂牌,投入靖绥营没有前途。还说当兵就要当禁军,那是天子近卫,虎狼之师。”
“去他娘的!什么虎狼之师?望见女真人旗号就撒丫子逃跑,有这模样的精锐?”杨彦突然窜出来破口骂道。
“我说你属狗的?耳朵这么尖?该干啥干啥去!”徐卫挥手喝道。
张庆看了他一眼,沉声道:“禁军虽然蔑视我们,但说的也不是全然无理。咱们的待遇的确比不了正规官军。他们横插一杠,对靖绥营的征兵恐怕会有影响。”
杨彦又探头探脑的摸过来,小声道:“要不要过去看看?”
“你是想去搅局吧,还以为在夏津呢?看看你身上穿的官袍,你现在不是泼皮无赖破落户了。”张庆笑骂道。
徐卫想了想,摇头道:“不必,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他召他的,我征我的,人家正巴不得我们去找麻烦,想把这事给搅黄了。”姚平仲睚眦必报,上回告自己的刁状没成功,必然不会善罢甘休。现在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扩充实力上,可没闲工夫跟他去斗。
第一天下来,靖绥营招到的合格新兵不到三千人。而据禁军放话说,他们已经招了七八千。义军这块馍就那么大,几口咬下去可没剩多少了。杨彦等人有些着急,建议徐卫放宽标准,先把人抢到手在说。到时候不合格的,想办法踢出去就是了。可徐卫坚决不同意,一来他坚持走精兵路线,二来靖绥营刚刚扩编,不能干失信的事。张洪程方两位都头也表示反对。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征兵不比piáo • chāng,一贯钱是个洞,十贯钱也是个洞。一个好兵放在烂部队里不起作用,可要是一支好部队混进一个烂兵,那就是颗耗子屎,能搅臭一锅汤。
第二天,靖绥营招募地明显比头一天冷清些。军官们起初还以为是咱们征兵严格的消息传开了,打击了应征者的积极性。可据李贯探听的消息说,禁军忒不是东西,居然使了下三烂的招数。一面疯狂攻击靖绥营,一面放话,禁军限期招募,过时不候。那义军中虽然不缺忠义为国之人,但更多的,只是食不果腹的普通百姓。你让他爱国也成,可先得让他填饱肚子。禁军那边几乎没有什么门槛,不像靖绥营这处那么多条条框框。于是那些观望的人蜂拥投向禁军。
杨彦等人把姚平仲的祖宗八辈都骂了一个遍,可这也无济于事。面对赤裸裸的诱惑,换成是你,只怕也会和那些义军一样选择。眼看着靖绥营的招募席前越来越冷清,军官们干着急没办法,这才四月不到,就有人开始上火了。
正当一众军官束手无策时,徐卫拉了包括自己亲兵在内的一千部队开到招兵现场。什么也不干,就列成方阵。众人不明就里,也不敢去问徐卫。心说指挥使办事,总有他的理由。第一天没有什么效果,可从这一千部队开到现场的第二天起,前来应征靖绥营的人明显又多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行伍世家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军队的高下,不是仅仅由军饷多少来划分的。眼下女真人对南边虎视眈眈,当兵打仗想是逃不掉。诚然,每月拿着丰厚的钱粮是好,可就怕你有命拿,没命花。徐官人手下这千把士卒也忒怪,啥也不干,木头桩子似的杵在那儿,纹丝不动。一盏茶或是一顿饭的功夫,没谁觉得奇怪,可一两个时辰过去,这些人还不动,甚至连眼睛都不斜一下。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支部队纪律严明!
姚平仲那头见徐卫这边有起色,想方设法来破坏。可徐卫身为两河义军巡检使,除他之外,谁也没有节制义军之权。所以,任凭对方如何搅局,他只死死控制住义军首领。那诸路义军中,以没角牛杨进所部人数最多。那杨进当年在夏津和徐卫有仇,但此次进京,徐卫不计前嫌,着实让他另眼相看,有心投挑报李,遂严令所部,只投靖绥营,不进官家军。
至三月底四月初,征兵一事基本完成。靖绥营共募得勇壮之士两万出头。剩下的大多加入了禁军。姚平仲沾沾自喜,以为搅了徐卫的好事。甚至还邀请主管军务的枢密院和三衙长官前去检阅新军。其他人或许是外行,不懂装懂,但何灌是什么来头?从士兵干到步帅的主儿,看完了姚平仲的新兵,再到牟驼冈一瞧,就放下心来。这事交给徐卫,算是找对人了。
他是个信义之人,答应了徐卫的事一定办到。募兵刚刚结束,装备就送到了牟驼冈。让徐卫惊喜的是,送来的不仅有京师都作院所造的坚韧甲胄,长枪重刀,还有他想了很久的强弓硬弩,各式战车。朝廷不是快揭不开锅了么?怎么如此大方?这倒是有原因的,大宋朝廷现在最缺的是钱,可装备倒是充足。历史上,金军攻破东京城,不但抢到了大批金银财物,还得到足够装备十万人以上的器械。就在靖绥营现在的驻地牟驼冈,女真人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宋军骑兵的家底抢光,战马三万余匹!
徐卫没急着发装备,而是重新整编部队。因为朝廷给他的番号一直没变过,目前仍是“大名府路安抚使司靖绥乡勇营”,一营也就是一指挥。按宋军军制,凡十人为什,五什为队,百人为都,五都为营。若按这个规定,靖绥营只该有五百兵力。可徐卫这一扩编,将近两万多人马,朝廷又没给新番号,所以仍旧按原来编制。将全营划分为七都,每都三千余人,各置都头副都头一员。剩下最剽悍强壮的士卒以及数百骑兵,都纳入亲兵之列,也编为一都,任马泰为都头,杜飞虎为副都头,由徐卫亲掌。全营共计八都兵力,两万六千余人。因靖绥营短期之内没有作战任务,是以徐卫将原来三千人马打散混编。一来加强部队控制,二来希望老兵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以期让新兵尽快适应。
四月初六,新编靖绥营的训练已经如火如荼开展起来。那牟陀冈附近,除天驷监守备部队外,只驻有徐卫一军。附近百姓起初听闻有军队驻扎,纷纷叫苦,以为是祸害来了。可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他们发现,这部军队极为自律,从不骚扰百姓。原来,徐卫虽然没有命令士卒搞什么军民鱼水情,帮老婆婆挑水,替老爷爷砍柴之类,但却严格约束部下,凡祸害百姓,抢夺财物,辱rén • qī女者,一律处死。甚至还规定,士卒犯法,长官连坐!于是全营上下,人人绷紧了皮,不敢以身试法。
穿着一件短衣,手里提把陌刀,徐卫站在那新近搭成的校阅台上环视全场,督促士卒训练。新进入伍的士卒,原来虽大多都是吃过苦头之人,可靖绥营不要命的训练还是让他们脱了层皮。这才刚开始几天,就如此难熬,以后还得了?没奈何,为了一口饱饭,几贯军饷,刀山火海也得上啊。
一彪人马远远奔来,行至靖绥营营区被岗哨拦住。这些人都披甲戴盔,看样子似乎是禁军?被阻住去路后,一将喊道:“此乃泾原经略副使,速速让开!”经略相公那是多大的官职,可营门口哨兵听了跟聋子似的,丝毫没有让开的意思。
那营内一人奔来,在马前抱拳道:“营区重地,闲人莫入,敢问诸位……”
“嘿,老四,咱家老九可算是出息了?”一人闻声笑道,约五十左右,两道浓眉直入鬓中,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脸颊一道疤痕,颌下一把短须,端得是威武不凡。正是徐家老大,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