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节(2/4)
在信中,徐卫并无支言片语提到自己的战功,反倒是建议何灌:女真人肯定会威胁东京,但眼下都城之外已经云集数十万勤王之师。金军必然不会来强攻,多半是会提出议和条件,逼迫朝廷接受。但金军粮草已经不济,他与种师道会合后,金军不知虚实,只要再咬牙撑一阵,敌必退无疑。
何灌看罢书信,一声长叹。难得这小子如此用心,可惜啊,你们在前头流血牺牲,后头尽在干些拆台子捅棍子的事。官家被急昏了头,居然派郭药师出使金营,那厮至今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怕只怕……
“你回去告诉徐九,千万不可与敌硬拼。我这边会想办法支援他。”何灌起身取过宝剑系在腰上,大声说道。李贯领命告辞而去,何灌刚要出门。外头又报来,太常少卿李纲求见。李纲?在这个档口,他来作甚?
大宋宣和七年岁末,作为这个国家至高权力的中枢,汴京内廷被一片投降逃跑的氛围笼罩着。朝中重臣,包括几名宰相在内,纷纷建议官家留太子监国,南逃江淮地区。但以李纲等人为首的忠直之臣冒死力谏,赵佶左右为难,进退不得。
而就在此时,压垮这位道君皇帝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出现了。郭药师奉诏出使金营后,倒也的的确确向金国二太子斡离不转达了宋廷方面求和的意思。但斡离不此时野心勃勃,丝毫没有议和之心。况且郭药师初为辽将,就与女真人作战,后来投降大宋,再度与女真人为敌,如今还敢来充任使节,你当我女真人的战刀不利么?斡离不一怒,又要来一个斩将祭旗。
郭药师倒也有几分胆色,面对明晃晃的弯刀稳如泰山,只一句“太子若取药师之首,无异自损十万雄兵”,就迫得金国二太子放下屠刀,追问缘由。郭药师这才回答说“两河虚实,我尽知之,愿助太子一臂之力”。斡离不疑其言,并未深信,但也没有杀他,只是扣留军中,散播消息,言大宋燕山副守郭药师已归顺大金,企图瓦解大宋军心。
赵佶闻讯,万念俱灰,连骂也懒得骂了,仓皇准备南逃。但哪怕在这种关头,他也没有忘记保持自己的“明君”形象,在给太子监国的诏书中标明,“此非左右大臣建明,出自朕意”。意思就是说,不是大臣逼我,我才命太子监国的,是我自己觉得用人不当,把国家弄到这个地步,心中有愧,才将权力交给储君。
可你交倒是全交啊,太子监国只是暂时的,你还是霸着皇位没挪窝呀。朝野人心不稳,在京大臣绝大多数都在收拾行装,准备跟随皇帝南逃。李纲等人察觉到危险,决定立即行动逼迫赵佶退位。因赵佶只要还是皇帝,文武大臣跟随他南逃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如果拥立新君,谁还有借口出逃?
给事中吴敏第一个发难,上奏请求赵佶禅位,并援引李纲的言论。可悲的是,他说动赵佶的手段必须借助这位道君皇帝崇信的怪力乱神之说:“神霄万寿宫所谓长生大帝君者,陛下是也。必有青华帝君(太子赵桓)以助之,其兆已现于此。”赵佶闻言,只是长叹数声,若有所思。后又召李纲上殿,李纲倒的确是个忠心为国的君子之臣,刺破手臂写下血书,言明利害关系,顿首叩求赵佶禅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