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1/2)
提出让让自己逃避。这次去东京,又不加阻拦。而自己呢,还想到他性情固执,根本没想过和他商量。虽然自己这个儿子是假冒的,但老人家对自己这份亲情,却是货真价实。惭愧啊……
又说了一阵,徐太公便催促早些歇息,自己则起身向外走去。徐卫几次想对他说声谢谢,可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堂堂七尺,要作这小女儿姿态,实在有些为难。
“对了。”徐太公停在门外,欲言又止。
“爹,有事您说。”徐卫赶紧说道。
像是有些难以启齿,徐太公几次动了嘴唇却说不出口,最后,还是说道:“明天你经过县里,买些个大的脆梨带上。”说罢,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匆匆忙忙走了。
脆梨?买来干啥?
第二天徐卫起了个大早,到靖绥营安排好一切后,与徐胜同行,直奔东京而去。经过夏津县,遵从父亲的吩咐买了上好的脆梨十斤带上。一路快马加鞭,经过北京大名时,与徐胜分别,直投东京。
第四天一早,徐卫就出现在东京城内。望着这座宏伟的几朝古都,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还是被狠狠震惊了一把。从前一直有个概念,那就是北宋都城开封是座极其宏伟繁荣的大城市。可终究怎么个宏伟,怎么个繁荣,无从得知。
现在亲眼看到,才感觉宏伟繁荣都不足以形容这座城市的活力。首先第一印象就是热闹,不仅人多,商铺更多,这一大早的,应该好些人连床都没起,街市上却已经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第二个感觉就是,虽然热闹,但却井然有序,自己骑着马一路通过,居然被堵。后来才发觉,每隔两三百步,就有一个挂着“军巡铺”的所在,里头的军汉又要维持秩序,还要疏导交通,简直就是后世交警和巡警的祖师爷!
商铺林立,人流不息,井然有序,热闹繁荣。这就是东京给徐卫的第一印象。
其实,他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那东京为几朝古都,数百年经营,又特别是大宋开国以来,历代君王非常重视发展,尤其是工商业。甚至打破历朝历代不许百姓向街开门,不得在指定的市场以外做生意的规矩,就连御街两旁,都允许设立商铺摊位,有钱大家赚!
那东京城,各地运来的商品数目成千上万,你随便找一个小摊铺,要买二三十种东西下酒,马上就拿得出来。东京城,每天消耗的鱼就上千担,每天都有上万头猪被赶进来等待宰杀。这还不算,除了白天,东京的夜市也非常有名,经常到闹到三更才散。而朝廷也大开方便之门,城门关得极晚,开得极早。
在政策鼓励下,东京商业极度繁荣,每日成交量动辄以千万计!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再不像往常那样,藏头露尾,而是大胆地穿着绫罗绸缎,招摇过市。像徐卫这种怀里揣着几十两银子的,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最让徐卫记忆深刻的是,古代中国的民众,印象几乎都是面黄肌瘦,表情麻木,为了生计奔波不停。可东京的居民,个个看起来都欢喜得很,精神饱满,和气好客。看着这一切,徐卫这个二世为人的家伙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还真是个乡巴佬。
同时,心里也担忧,这上百万东京百姓,安逸太平的日子过得太久,早忘了兵戎之事。一旦女真人兵临城下,他们该是何等的恐惧?而这样繁荣的文明之都,又怎能让女真蛮夷的铁蹄肆意践踏?
“徐九?”正看得出神,一个声音将徐卫从繁杂的思绪中拉了回来。扭头一看,嘿,真是巧了啊,刚分别没几天,又跟这儿碰上了。你道是谁?不是旁人,济南知府张叔夜!
“见过知……”徐卫话没说完,张叔夜一把执住他手笑道:“大街上拘什么礼?况且这东京皇城,天子脚下,扔块砖都能砸到个四品官,低调些好。”说罢,问起徐卫来意,后者只说是进京探亲,也没说探谁。
张叔夜却是奉诏述职而来,两人都有事在身也没多谈,张叔夜说明住处后便带了随从自行离开。徐卫也按照信上的地址找人打听,一路寻过去。那徐绍府邸在东京西南角,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相较而言清静此,都是些大宅院,想必是朝中权贵聚居之地。
到徐府门前,徐卫翻身下马,从怀中取出一小锭银子执在手中,便准备上前叫门。这还一步没走呢,背后又有人叫道:“敢问是徐官人么?”
扭头一看,这回不认识。对方是个十五六岁的丫头,正瞪起一双大眼盯着徐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