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给逝者下个定论!(2/4)
而欧阳家因为其父的目的不纯,有灭族的之危,所以就统一了口径,逼迫明珪早早找到那几个人,直接干掉他们,既报了父仇,也灭了口。这一切完美的结束后,他们也好把庞大的欧阳家就地分赃,来个“三家分晋”。
欧阳通的幼子-欧阳幼咸,之所以与佛教的武僧联系,就是想挖一挖凶手的背景,再从侧面提供给司刑寺。
但佛教“出售”的武僧,是不带七天无理由退货,也不带质保的。出了人命官司,他们自然一退六二五,一问三不知,对于欧阳通被杀的事,缄口不言。
唉,结合欧阳家三兄弟的彻查的卷宗,再加上了武僧那里的密报,秦睿不由得感叹,虎父犬子,莫过于此,欧阳通这老头,怕是死都闭不上眼吧!
可既然知道了凶手是谁,那就自然没有不抓的道理,所以秦睿发下了海捕文书,秋官、司刑寺、飞骑卫的差役,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将凶手缉拿归案。
虽然欧阳通死了,但毕竟生前是致仕的大员,这样的人没了,必须要上本启奏的,向皇帝说明详细的情况。
在陈奏本章上,秦睿特意隐去了欧阳通豢养武僧的真是目的,而是用春秋笔法,将起因描绘了教友、学派之间的恩怨。
而在欧阳通的定性上,秦睿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渤海县公-欧阳通,对大唐天下,对武周社稷,一生忠诚。
“利见,这么写不是欺君,万一陛下知道了,咱们弟兄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啊!”
扫了一眼本章后,明珪有些不解的问出一句。前几日,秦睿还让他秉持公心,守正持中呢。可这才过了几天,怎么就变了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