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三体全集(全3册)(每个人的书架上都该有套《三体》!关于宇宙的狂野想象!) > 第四部 掩体纪元11年,掩体世界

第四部 掩体纪元11年,掩体世界(3/4)

目录

黑洞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是高Way,曹彬曾与其共事过几年,他用一种很复杂的感情向程心描述此人:

“这个人有很严重的自闭症,不,不是天才自我选择的孤独,就是一种精神缺陷。

他极端孤僻,与任何人都没有交流,也从没有与异xìng • jiāo往过。

只有在这个时代,他才能在事业上取得那样的成功,不过人家也就是拿他当高智力电池使用而已。

他深受这种缺陷的折磨,也一直在试图改变,这一点上他与别的天才完全不同。

好像是从广播纪元8年开始,他一直从事降低光速的理论研究,很投入,以至于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移情,他感觉光速就是自己的性格,只要能够改变光速,也就能改变自己。

“但真空光速确实是宇宙中最强硬的东西,降低光速的试验研究就像是对光的不择手段的酷刑。

人们把各种极端的物理手段作用于光,打击它,扭曲它,折断它,肢解它,拉伸它,压扁它,甚至消灭它,但最大的成果也不过是在真空传播中改变了它的频率,光的速度则纹丝不动,像一堵不可逾越的墙。

几十年下来,无论是搞理论的还是搞实验的,都有些绝望了,有一个说法,如果真有造物主,他在创造宇宙时只焊死了一样东西:光速。

而对于高Way,这种绝望又深了一层,在我冬眠时他已经快五十岁了,还从未接近过女人,他感觉自己的命运就像真空光速一样硬,于是显得更加自闭和孤僻。

“黑洞项目是在掩体纪元元年开始的,历时十一年。

其实,项目的规划者们并没有对此抱什么希望,无论是理论计算还是天文观测都表明,黑洞也不可能改变光速,这些宇宙中的魔鬼也只能用自己的引力场改变光线的路径和频率,对真空光速没有丝毫影响。

但要使黑域计划的研究进行下去,就要有超高密度引力场的实验环境,这只能借助黑洞。

还有一个理由:黑域本质上是一个大型低光速黑洞,对一个微型标准光速黑洞进行近距离研究,也许能得到什么意外的启示。

“环日加速器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微型黑洞,但这样小的黑洞会在短时间里蒸发。

为了得到稳定的黑洞,微型黑洞在加速器中产生后立刻被导出,并被注入木卫十三内部。

“木卫十三是木星最小的一颗卫星,半径只有八千米,只是一个大石块。

在产生黑洞之前,曾把这颗卫星从它的高轨道降低,并使它与城市群落一样成为太阳卫星,与木星平行运行。

与其他太空城不同的是,它位于木星与太阳的第二拉格朗日点,就是我们现在的位置,能与木星保持稳定距离,不需要位置维持。

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在太空中推送的最大质量的物体。

“微型黑洞被射入木卫十三,吸入物质后急剧扩大,与此同时,物质进入黑洞时产生的巨量辐射也迅速熔化周围的岩石。

很快,半径八千米的整个木卫十三都被熔化了,这块土豆形的巨石变成了一个发着红光的岩浆球。

这个岩浆球体积在慢慢缩小,亮度却越来越高,最后在一团超强的闪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据观测,除了最后被辐射驱散的一小部分物质外,木卫十三的大部分物质都被黑洞吸入。

这个黑洞变得稳定了,它的史瓦西半径,或者说视界半径,由一个基本粒子大小增长到二十一纳米。

“然后,以黑洞为中心建造了一座太空城,这就是光速二号。

黑洞悬浮在光速二号的中心,这完全是一座空城,处于与太空连通的真空状态,不自转,实际上就是一个容纳黑洞的巨型容器。

人员和设备都可以进入太空城对黑洞进行研究。

“对黑洞的研究持续了多年,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实验室状态下对黑洞样品进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发展了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理论。

但这些成果对于降低真空光速都没有帮助。

“在黑洞样品研究开始后的第六年,高Way遇难了。

按照世界科学院的官方说法,他在研究工作出现的一次事故中‘被吸入黑洞’。

“其实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高Way‘被’吸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黑洞之所以成为连光都能吸入的超级陷阱,并非因为它有巨大的引力总量(当然,由恒星坍缩而成的大型黑洞引力总量也是很大的),而是,具有超高的引力密度。

从远距离上看,它的引力总量其实与相同质量的普通物质相当。

假如太阳坍缩成黑洞,地球和各大行星将仍然在原轨道上运行,不会被吸进去。

只有在十分靠近黑洞的范围内,它的引力才显示出魔力。

“在光速二号中,黑洞周围有一张防护网,半径是五千米,在研究工作中人员禁止进入网内。

木卫十三的原半径仅八千米,所以黑洞在这个距离上的引力值与以前站在木卫十三上差不多。

这个引力是十分微小的,人在那里的感觉与失重差不多,完全可以凭借太空服上的推进器逃脱。

所以,高Way不太可能是‘被’吸入的。

“在得到稳定的黑洞样品后,高Way就对它着了迷。

与光速搏斗了这么多年,不能撼动它丝毫,连这个接近三十万的常数小数点后面的许多位都改变不了分毫,他充满了焦躁和挫败感。

真空光速恒定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之一,于是他对宇宙规律既怕又恨。

可眼前有这么一个东西,一个能把木卫十三压缩到二十一纳米的东西,在它的视界内部,在那个时空奇点里,已知的宇宙规律失效。

“高Way常常趴在防护网上,连续几个小时盯着五千米远处的黑洞看,看着它像现在这样幽幽地闪亮。

有时他声称黑洞在说话,他从闪光中看出了什么信息。

“没有人看到高Way被吸入的过程,如果有录像也从未公布。

他是黑洞项目的主要物理学家之一,有打开防护网入口的口令。

他肯定进去了,一直向黑洞飘过去,一直接近到黑洞引力使他无法返回的距离……他可能只是想近距离看看这个让自己迷恋的东西,也可能是决定进入那个宇宙规律不起作用的奇点来逃避这一切。

“以后的事情就很诡异了。

高Way被吸入后,人们用遥控显微镜观察黑洞,发现黑洞的事件视界,也就是那个半径仅二十一纳米的微小球面上,有一个人影,那就是正在通过视界的高Way。

“根据广义相对论,对于一个遥远的观察者来说,事件视界附近的时间急剧变慢,落向视界的高Way掉落过程本身也变慢至无限长。

“但以高Way为参照系,他已经穿过了视界。

“更离奇的是,那个人影各部分的比例是正常的,也许是由于黑洞很小,潮汐力并没有作用到他身上。

他被压缩到如此微小,但那一处的空间曲率也极大,所以不止一名物理学家认为视界上的高Way身体结构并没有遭到破坏,换句话说,现在他可能还活着。

“于是,保险公司拒绝支付死亡保险金。

虽然从高Way自己的参照系看,他通过了视界,应该已经死去;但保险合同是以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为参照系制定的,在这个参照系中无法证明高Way已经死了。

甚至理赔都不行,保险理赔必须等事故结束后才能进行,高Way仍在向黑洞坠落中,事故还没有结束,永远也不会结束。

“这时有一个女人提出法庭诉讼,要求世界科学院立刻停止对该黑洞样品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远距离观察已经没什么可做的了,进一步的研究必然要对黑洞进行作用,比如让实验物体进入黑洞,这就要产生大量的辐射,还可能对视界附近的时空环境产生扰动,如果高Way还活着,这就可能危害到他的生命。

这女人并没有胜诉,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这个黑洞样品的研究还是中止了,光速二号也完全荒废,现在只能等待这个黑洞蒸发掉,据计算这还需要半个世纪。

“不过现在我们知道,还是有一个女人爱上高Way了,可惜高Way一直不知道这事。

后来那个女人还常到这里来,用电波或中微子向黑洞发信息,甚至写了一幅大标语蒙到防护网上表达爱意。

不知道下落中的高Way能否看到,不过从他自己的参照系看,他已经穿过视界进入奇点……反正这事挺纠结的。”

程心看着废墟的黑暗深处那团幽幽蓝光,她现在知道那里可能有一个人,正在时间停滞的界面上永恒地坠落着。

这样一个人,在这个世界的视角中他还活着,在他自己的世界他却已经死了……有多少奇怪的命运,又有多少不可想象的人生……她这时也感觉黑洞的幽光似乎真的传递出某种信息,更像一个人在眨眼了。

程心收回目光,感到心里如这太空中的废墟一样空荡荡的,她轻轻地对曹彬说:“我们去星环城吧。”

【掩体纪元11年,星环城】

在接近星环城时,程心和曹彬的太空艇遇到了联邦舰队的封锁线。

有二十多艘恒星级战舰分布在星环城周围,对这座城市实施的包围和封锁已经持续了两个星期。

恒星级战舰本来也都堪称庞然大物,但与太空城相比就很小了,像飘浮在一艘巨轮周围的小舢板;封锁星环城的战舰是太阳系联邦舰队的大部分力量了。

当两支三体舰队消失在茫茫太空,三体世界与人类再无联系后,新的来自外星的威胁以完全不同的形式出现。

为抗击三体侵略而诞生的舰队国际已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渐渐衰落,最后解体了。

原属舰队国际的太阳系舰队归属太阳系联邦,这是第一次由统一的世界政府控制人类武装力量的主体。

现在,维持庞大的太空舰队已没有必要,舰队的规模大大缩小。

在掩体工程开始后,原有的一百多艘恒星级战舰中的大部分都转为民用,拆除了武器和生态循环系统,担负着各个掩体行星间的工程运输。

仅有三十艘恒星级战舰在服役。

六十多年来,联邦也没有建造任何新的战舰,因为大型战舰成本高昂,两三艘恒星级战舰的投资就相当于一座大型太空城的基建费用;同时也不再需要新的战舰了,联邦舰队的主要力量都投入到了建设太阳系预警系统上。

太空艇接到封锁线的命令停止前进,一艘军方的巡逻艇向太空艇驶来,它体积很小,从远处只能看到推进器减速发出的光亮,驶得很近才看清艇身。

巡逻艇与太空艇对接时,程心看清了艇里坐着的几名军人。

他们的军装与上一个时代相比变化很大,有复古倾向,太空特点减少了,带着很明显的陆战风格。

但两艇对接后,过来的却是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他在失重状态的移动中仍保持着优雅沉稳的风度,在只能坐两人的狭小空间里并不显得局促。

“您好,我是布莱尔,联邦总统特使,将与星环城市政府进行最后谈判。

本来可以从舰上与你们通话的,但我还是尊重公元世纪的习惯,亲自来显得更郑重些。”

程心看到政治家也变了,上一个时代的张扬和率真消失了,他们再次变得稳重节制和彬彬有礼。

“本来,联邦政府已经宣布对星环城全面封锁,任何人员不得进出,但我们知道来的是程心博士,”特使对程心点点头,“所以我们允许并协助您进入星环城,希望您运用自己的影响,劝说城市政府放弃他们偏执的违法行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我这也是在转达联邦总统的意愿。”

特使挥手打开一个信息窗口,太阳系联邦总统出现在画面上,他身后的办公室中立着一排掩体世界各大城市的旗帜,没有一面是程心熟悉的,国家和国旗一起消失了。

总统是一个长相平凡的亚洲人,脸上带着疲惫,他对程心点头致意后说:“正如布莱尔特使所说,这是联邦政府的意愿。

维德先生亲口说过,最后的决定权在你。

我们并不完全相信他的话,但还是对你寄予很大希望。

很高兴看到你还这么年轻,但就这件事而言,你真的是太年轻了。”

总统的影像消失后,特使对程心说:“我知道您已经对局势有所了解,但还是想把情况再介绍一下,当然是从公正客观的角度。”

程心注意到,无论是特使还是总统,致意和谈话都是只对自己,丝毫不理会曹彬的存在,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对他的敌意。

程心其实已经听曹彬详细讲述过有关情况,现在听特使的介绍,发现两者相差并不大。

在托马斯·维德接管星环集团后,公司大规模参与掩体工程,在八年的时间里规模扩大了十倍,成为世界经济巨头之一。

但维德本人并非卓越的企业家,要论公司经营,他可能连艾AA都不如,这些发展都是由他重新创建的经营团队实现的,他对公司的经营并没有太多介入,也不感兴趣;相反,公司利润中很大的一部分都被他拿去从事光速飞船的事业了。

掩体工程开始时,星环集团便着手建设星环城作为研究基地,之所以把城址选择在木星保护范围边缘的第二拉格朗日点,是为了省去城市推进器和位置维持的消耗。

星环城是联邦政府管辖之外的唯一太空科学城。

在星环城建设的中期,维德又开始了被称为太阳系长城的环日加速器的建设。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星环集团在光速飞船的事业中主要从事基础研究。

与公元世纪不同,自威慑纪元以来,大公司普遍介入基础科学研究,在新的经济体系中,基础研究能够带来巨大的利润,所以,星环集团的行为也没有什么异常之处。

但星环集团制造光速飞船的最终目标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只是在其从事的基础研究中,联邦政府抓不住法律上的把柄。

但政府一直对星环集团存有戒心,曾对公司进行过多次调查。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星环集团与联邦政府的关系基本是融洽的,由于光速飞船和黑域计划在基础研究领域有很多的重叠,星环集团与世界科学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世界科学院黑洞项目的黑洞样品就是由星环集团的环日加速器生成的。

但在六年前,星环集团突然宣布了研制曲率驱动飞船的计划,把自己的目标公开化。

这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以后,星环集团与联邦政府便摩擦不断。

经过反复谈判,星环集团承诺,当曲率发动机进入实质性试验阶段时,试验基地将移至距太阳五百个天文单位的外太空,以免发动机产生的航迹提前暴露地球文明的存在。

但联邦政府则认为,研制光速飞船本身就是对联邦宪法和法律的粗暴践踏,光速飞船的出现带来的危险并不仅仅是航迹,它可能使掩体世界刚刚安定下来的社会生活又出现动荡,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联邦政府通过决议,由政府接管星环科学城和环日加速器,全面停止星环集团与曲率驱动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并对星环集团今后的活动进行严格监督。

在这种情况下,星环集团宣布:星环城脱离太阳系联邦dú • lì,不再受联邦法律制约。

于是,太阳系联邦政府与星环集团间的冲突升级。

对于星环城的dú • lì声明,国际社会不以为然,认为它自不量力。

其实,在掩体纪元开始后,太空城市与联邦政府之间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摩擦常常发生。

在遥远的海王星和天王星群落,先后有过两座大型太空城——非洲二号和印度洋一号——宣布过dú • lì,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联邦舰队虽然与上个时代相比规模大大减小,但对于太空城仍占有绝对优势。

按照联邦法律,城市不得拥有太空武装力量,只能建立有限的国民警卫队,完全不具备太空作战能力。

掩体世界的经济高度一体化,任何一座太空城市都不可能承受两个月以上的封锁。

“在这一点上我也无法理解维德。”

曹彬说,“他本是一个高瞻远瞩之人,每一步都深思熟虑,怎么竟贸然宣布dú • lì?

这种做法近乎弱智,这不是给联邦强行接管星环城提供口实吗?”

这时,太空艇正在驶向星环城,特使已经离开,艇上只有程心和曹彬两人。

前方的太空中出现一个环形的构造物,曹彬指令太空艇驶近它并减速。

那个圆环光洁的金属表面把星光拉长成一道道光纹,也反映着太空艇变形的映像,让人不由得想起“蓝色空间”号和“万有引力”号在四维空间中见到的“魔戒”。

太空艇悬停在环的旁边,程心目测了一下,环的直径大约两百米,环箍约五十米粗。

“这就是环日加速器。”

曹彬说,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敬畏。

“这么小?”

“哦,对不起,我说得不准确。

这只是环日加速器的一个加速线圈,这种线圈有三千二百个,间距约一百五十万千米,在木星轨道上环绕太阳一圈。

被加速的粒子可不是在这个环里运行,而是从环中间穿过,被线圈产生的力场加速,飞向下一个线圈再被加速……可以这样绕太阳一圈或几圈。”

程心想了几秒钟后,突然恍然大悟。

之前程心听曹彬多次提到过环日加速器,在她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悬浮在太空中的一圈管道,它的长度肯定是惊人的,但要成为环绕太阳的长城,即使在水星轨道之内也令人难以置信,那是另一个上帝工程了。

现在,程心突然悟出了一件事:在地球陆地上的加速器管道是为了让粒子在真空中运行,而在真空的太空中,粒子加速器是不需要管道的!被加速的粒子可以在太空中飞行,从一个加速线圈飞向另一个。

程心不由得转头看线圈对着的另一个方向。

“下一个线圈在一百五十万千米之外,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四五倍,看不到的。”

曹彬说,“这是真正的超级加速器,能把粒子加速到宇宙大爆炸时的创世能量。

粒子的加速轨道附近是严禁航行的,但几年前,一艘迷航的运输飞船误入加速轨道,被已经加速的粒子束击中,超高能粒子击中飞船后产生高能次级簇射,使飞船和它装载的上百万吨矿石瞬间气化。”

曹彬还告诉程心,环日加速器的总设计师是毕云峰。

在这六十多年中,他为这个工程工作了三十五年,其余时间冬眠,去年刚刚苏醒,岁数比曹彬要老许多。

“但这老家伙是很幸运的,一个在公元世纪的地球上造加速器的人,三个世纪后又造了一个环绕太阳的加速器,人生如此,也是很成功了。

不过这老头很偏激,狂热地支持星环城dú • lì。”

反对光速飞船的力量主要来自公众和政界,而支持者则大部分来自科学界。

星环城成为向往光速宇宙飞行的科学家心中的圣地,吸引了大批优秀的学者,即使联邦体制内的科学家,明里暗里也与星环集团有着大量的合作,这使得星环集团在基础研究的许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太空艇离开线圈继续飞行,星环城已经近在眼前。

这座太空城采用少见的轮辐形结构,城市像一个在太空中旋转的大轮子。

这种构型结构强度高,但内部空间不够开阔,缺少“世界感”。

有评论说,星环城不需要世界感,对于这里的人来说,他们的世界是整个星空。

太空艇从巨轮的轴心进入,要通过一条长达八千米的辐条才能进入城市,这是轮辐构型的太空城最不方便的地方。

程心想起了六十多年前在地球的太空电梯终端站的经历,想起了那个像旧火车站一样的终端大厅。

但这里给她的感觉完全不同,星环城的规模是终端站的十多倍,内部很宽阔,也没有那种陈旧感。

在辐条通道中的升降梯上,重力渐渐出现,当达到1个G时,他们进入了城市。

这座太空科学城由三部分构成:星环科学院、星环工程院和环日加速器控制中心。

城市实际上是一条长达三十多千米的环形大隧道,确实没有整体中空构型的太空城那种广阔的空间感,但也并不觉得狭窄。

城市里看不到机动车,人们都骑着自行车出行,路边停放着许多自行车供人们取用。

但是,前来接程心和曹彬的是一辆很小的敞篷机动车。

由于大环中的重力只有一个方向,所以城市只能建在环的一侧,另一侧则成为天空,投射着蓝天白云的全息影像,这多少弥补了一些“世界感”的不足。

有一群鸟鸣叫着飞过,程心注意到它们不是影像,是真的。

在这里,程心感觉到一种在其他太空城中没有的舒适感。

这里的植被很丰富,到处是树木和草坪,建筑都不高。

科学院的建筑都是白色的,工程院是蓝色的,但风格各异,这些精致的小楼半掩在绿树丛中,使她有一种回到大学校园的感觉。

程心注意到一个有趣的地方,像是古代雅典一个神庙的废墟,在一个石块筑成的平台上,有几根断裂后长短不一的古希腊风格的大石柱,石柱上爬满了青藤,石柱中间有一座喷泉,在阳光下哗哗地喷出清亮的水柱。

有几个衣着休闲的男女或靠在石柱上,或躺在喷泉旁边的草坪上,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似乎忘记了这座城市处于联邦舰队的包围中。

在废墟旁边的草坪中,有几座雕塑,程心的目光突然被其中一个吸引住了,那是一把长剑,被一只套着盔甲的手握着,正从水中捞起一个星星组成的环,水不停地从星环上滴下去。

程心的记忆深处对这个形象有些印象,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她在车上一直注视着那座雕塑消失。

车在一幢蓝色的建筑旁停下,这是一个实验室,标有“工程院基础技术021”的字样。

就在实验室门前的草坪上,程心见到了维德和毕云峰。

维德自接管星环集团后从未冬眠,现在已经一百一十岁,他的头发和胡须仍剃得很短,全都是雪白的了。

他不拄拐杖,步伐稳健,但背有些驼,一只袖管仍然空着。

在与他目光相对的一刹那,程心明白这人仍然没有被时光击败,他身上核心的东西没有被时间夺走,反而更凸显了,就像冰雪消融后露出的岩石。

毕云峰的年龄应该比维德小许多,但看上去更老些,他看到程心时很兴奋,似乎急着对她展示什么。

“你好,小女孩儿,我说过这时你仍年轻,我的岁数已经是你的三倍了。”

维德说,他对程心露出的微笑仍然远不能令她感到温暖,但已没有那种冰水似的寒意了。

面对两个老者,程心感慨万千。

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奋斗了六十多年,现在已经走到人生的尽头;而她自己,从威慑纪元第一次苏醒后似乎历尽沧桑,可是在非冬眠状态下竟然只过了四年!她现在是三十三岁,在这个平均寿命达一百五十岁的时代还是少女的年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