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2/2)
亡国异象不断涌现,直指皇帝,加之汉朝四百年之期,人心惶惶不安,大臣纷纷上言。
盖俊自不会信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本着看热闹的心理看公卿们畅所欲言,不想蔡邕奏章被中常侍曹节偷看并泄露出去,掀起惊涛骇浪。有多惊涛?有多骇浪?泛指不算,指名道姓骂地就有三公之太尉张颢,九卿之大鸿胪刘郃、光禄勋伟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加之他先前得罪的一干人等,无不对他恨之入骨,图谋报复。
时蔡邕叔父卫尉蔡质又和九卿之一的将作大匠阳球有怨恨,刘郃、阳球皆为中常侍程璜养女夫婿。程璜唆使他人上书诬告:“蔡邕、蔡质多次因私事请托刘郃,都被拒绝,因此怀恨在心,蓄意中伤刘郃。”他则在旁煽风点火,于是皇帝下诏二蔡囚雒阳狱,依罪当斩。
第四十八章决定
“蔡议郎要被问斩?”
盖俊听到消息眉头狠狠拧起,心道:“他应该不会死在今朝吧?如果记忆没出差错,他是死于王允之手,那是董卓乱汉之后了,差着十几年呢。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琬儿听到这个消息定是无比伤心,我要陪在她身旁。”
盖俊拂袖而起,唤来盖胤驾车送他入城。
蔡琬此时已是六神无主,不只是她,整个蔡府都乱成一团。蔡质、蔡邕同时下狱,能主事者唯剩蔡质之子,蔡邕从弟蔡睦,他刻下也不再府中,一早外出求救去了。
蔡琬眼中含泪,忍着不下,母亲知父出事,昏死过去,阿弟年幼,茫然涕泣,她不能再倒下去,然而盖俊一至,泪水霎时涌出:“盖郎,我该如何是好?”
“别慌,我来想办法。”
蔡琬看着他眼神中流露出的镇定,虽知希望不大,仍选择相信他。
救人如救火,一刻也耽误不得,盖俊匆匆说了几句安慰话就走了。
他不可能因为知道历史走向而坐视不理,特别是他有能力去为蔡邕做些什么的时候,何况历史不可尽信,尤其他身处的历史。无需去找马日磾、卢植,二人和蔡邕关系密切,必然不会坐视不理,许还会拉上同在东观校史的杨彪。杨彪乃是故太尉、帝师杨赐的儿子。
马蹄翻腾,拽车欲飞,袁府转瞬即到。
盖俊疾冲入门,他是袁府常客,门仆并未有丝毫阻拦。
“子英为救蔡议郎而来吧。”袁绍早料他会来求助,只是没想到他会来得如此之早。
盖俊喝一杯清水浇浇心火,直视袁绍,“大兄应否?”
“子英开口,愚兄怎会推脱,只是诏书已下,想要陛下收回成命殊为不易。”系好腰带,袁绍慢条斯理来到盖俊身侧坐下,神情不慌不忙。
“大兄一定要帮我。”
“我试上一试,成与不成不敢担保,不过我必会竭尽全力。”
袁绍自从皇帝刘宏立鸿都门学以来平日里深居简出,行事颇为低调,相信若无盖俊登门,他绝不会出面去趟浑水,需知帮蔡邕就等于间接得罪一干权贵,有害无益。盖俊也深明此理,因此大礼参拜,只道大恩不言谢。
袁绍笑道:“以你我之情谊何言这些,不怕见外?”
有袁绍出面,蔡邕性命无忧,盖俊一颗吊着的心总算落回肚中。转念想起好友臧洪,试探地问道:“大兄可听过臧洪臧子源其人?”
袁绍道:“知名太学的臧子源我怎会不知,你再不为愚兄引荐便要直接问你了。还有陈公尚,元图夸其有过目不忘之能,天下奇才……”
“大兄在说我什么?”逢纪脱履而入,他只听到袁绍提他表字。
盖俊代答道:“在说逢兄夸奖陈公尚事。”
“哦。”逢纪点点头,落座说道:“陈公尚天下奇才也。”他这人聪达有计策,惟一缺点是傲然不群,说难听点叫目中无人,能得他夸奖的人着实不多。
盖俊又坐了一会,起身告辞,谢绝两人相送,踏出门,回望庄严袁府,心中苦笑道:“这人情可是欠大了,以后该怎么还啊?”方欲入车骤然止住,盖因余光瞥见许攸向这边走来,他那仿佛一阵大风就能刮倒的‘柔弱’身材太好辨认了。
“子英此来为蔡议郎事?”许攸上前说道,待盖俊点头称是,又道:“看子英一脸平和,本初想必答应营救蔡议郎了。有本初出面,事谐矣。”
“你去哪了?”盖俊随口一问,圈中盖俊和他最为要好,无需客套。许攸这人毛病很多,又有污点,然而不管以后如何,作为朋友,除去私德有亏外你绝对挑不出一丝毛病来。
“出城拜访一友。”许攸笑答,又道:“如何?为蔡议郎得保性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