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1/2)
为献策者,父亲又是具体负责执行之人,断离他不得,是以入冀县以来几乎从未出过城,正好借此机会外出散散心。
盖勋一拍额头,苦笑道:“近来忙得昏天暗地,竟然忘记告诉你阎兄已然出仕。”
“什么时候的事?”
“年初,我抵达汉阳之时正是他起程进京之日。”
“原来如此,真是可惜。”盖俊摇头叹息。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便,一经为官,数年十数年不归者比比皆是,这时错过,再相见却不知是何年月了。
父子又聊片刻,盖勋便起身回房,一连奔波半月有余,便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了。
送离父亲,盖俊转过身目视盖胤:“手痒难耐,练练?”
盖胤颇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盖俊咬牙切齿道:“莫要狂傲,总有一天会让你尝尝输的滋味。”事实上他早已非吴下阿蒙……不知吕蒙这时出生没有,暂且借用一下。自认为以如今武艺打个三国龙套应无太大问题,可和盖胤比试还是十战十输,并且始终看不到赢的希望。天可怜见,作为凉州乃至天下最著名的少年英雄,单挑居然打不过自家马夫,他那些崇拜者听了会作何感想?虽说盖胤早已不干马夫有一阵了。
两人各取了竹刀,摆开架势摇指对方。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盖俊深知其中道理,是以抢先出手,一个垫步直突,刹那间竹刀以临对方心口,招式又快又狠,丝毫看不出切磋的意味,仿若真个拼命搏杀。
以盖胤的实力亦不得不后退一步,避开锋芒,继而挥刀斜挑。
盖俊逼他退让,顺势变招,改刺为劈。
“砰……”
两刀相撞,盖胤再退一步。并不是说盖俊臂力已超越他,只是他失了先手,才会被动。
一朝得志,盖俊强忍下手臂不适,趁盖胤再退之际连连强攻,不过盖胤每次都能准且切在竹刀的薄弱点,一一化解了之。
眼见攻他不下,盖俊忽横移向右侧,荡开竹刀的同时腾空而起疾斩向他的脖颈。
盖胤挥臂横甩,堪堪抵住来刀,两人身体都是一震,各自散开。
盖俊身体后飘,双脚方一落回地面,猛然扭腰借着力道单手握柄突刺对方咽喉,只见一道绿光闪过,快似雷霆。
盖胤旋身避让,挥刀直斩,快疾狠辣。
盖俊手腕一抖,剑尖一拐再刺向盖胤的咽喉。
两败俱伤的招式。
盖俊确实变了,他不再惧怕。
勇气虽佳,武艺终究不及,随着盖胤一刀斩断他手中竹刃,此次比试宣布告终。
“按小族叔的说法,第多少场胜来着?”
“……”
第二十章离别
封关内侯,拜童子郎。
这便是盖俊从此次蝗灾中得到的利益,此时距他献策已有两月之久。令他哭笑不得的是,在这场波及大汉国半壁江山的蝗灾中冲锋陷阵的不是那些号称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而是遭到他们唾弃痛骂的阉党,所谓阉党多为宦官父兄子弟,投机士人、商贾,他们为了否认“阉人乱政,天降灾罚”之说,可谓不懈余力,灭蝗效率之高,古今都属罕见。
然蝗灾稍熄,旱灾又至,还真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啊!
当初秦设立二十等军功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关内侯乃二十等军功爵中最尊贵的两个封号,仅次于二十等彻侯。汉承秦制,因彻侯之彻与汉武帝名字相讳,遂改称为列侯。随着时间的推移前面十八军功爵逐渐被淘汰,只剩下关内侯、列侯两种。东汉以来,列侯又细分为县侯、乡侯、亭侯,这却是题外话,且不提。
关内侯无食邑,但其地位仅次于三公,可以和九卿分庭抗礼,众所周知汉代礼仪繁多,动辄跪拜,他有了关内侯,可以藐视朝廷大部分官员。
童子郎,顾名思义,即二十岁以下为郎者,相当于预备官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