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3/4)
两人遂走下桥,向靠在江边的那只小舟走去,那船夫戴着斗笠,正在唱:“红日欲拔白破夜,吐红化雪,云开雾散春晖泻。煦相接,绿相偕,东来紫气盈川岳。最是光明洒无界。升,也烨烨;落,也烨烨……”
张问听罢说道:“这《山坡羊》的曲儿,在上虞倒很流行呀。”
张盈浅笑道:“听寒烟说,大人诗词歌曲,张口便来,要不您给那船户和一曲?”
“这个简单,就唱那船夫那调。”张问想了想,咳嗽了一声,扬声唱道:“星空银厦,粼波倒塔,小桥倩影谁描画?皓无瑕,素无华,悄悄来去静无价。只把清辉留天下。来,无牵挂;去,无牵挂……”
二人走过去,下了押金租金,张问掌长竿,撑船划入江心,见竹棚外边烧着一个炉子,便放下竹竿,坐到炉子旁边,提起旁边的一个葫芦,摇了摇,说道:“不错,还有酒呢。”
张盈看着江边浅水里的白鹤,没有说话。张问道:“以前你用的名儿叫笛姑,你会吹笛子?”
张盈回头道:“张大人,我们还是说正事吧。”
“好、好,这样,我先说,反正说出怎么寻得世子,对我没什么影响,沈小姐的密事,不能轻易泄露不是。我也不会说出去,只想知道你说的那个‘不必要’是怎么一回事。”
张盈拉过来一根小板凳坐下,说道:“我的交换条件,一定会让大人满意,您放心。”
张问伸手在炉子上烤着,一边不紧不慢地说道:“我是从《大明日记》上看到的,上面记录说当今的世子酷爱木工建筑……当然,现在看来,恐怕世子是故意深藏后宫,欲借魏忠贤之手清除为利益所得者谋划争斗的所谓‘正直官员’,整顿朝廷财政危机。”
他说到这里,心里冒出一个想法,要是朱由校没有那次意外,多活几年,大明朝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这些都和张问现在面临的近忧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张问只有一个念头,也顾不得多想,继续说道:“世子藏于后宫,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声色犬马,都可以消磨时间,同样能达到效果。那他为什么偏偏要做木工呢?我觉得,原因就是世子本来也爱好这个。”
张盈点点头,“大人说的很有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